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外线卫以及角卫,一共九名球员,全部打乱站位!     按照常规来说,正中央是三名防守锋线与五名进攻锋线对立,两名内线卫位居在锋线身后数码处与跑卫四分卫对位,两名外线卫则根据战术需求调整站位,最后两名角卫则分别对位防守左右两侧的外接手,这才是基本防守站位。     但现在,绿湾包装工却完全打乱了站位——尖峰没有与中锋对位,而是往左侧移动了两个位置与进攻截锋乔-斯坦利的对面而立;一名内线卫和一名外线卫双双上前,站在了原本应该属于防守端锋的位置上;角卫和外线卫也并肩而立地来到了最前线,完全打破了彼此的职责,就连内侧和外侧的站位都对调了过来。     简单来说,全盘洗牌,这也意味着陆恪完全不能按照常理来完成防守阅读,那么,陆恪又应该如何解读主队防守组的变化呢?     复杂归复杂,但陆恪还是能够从表面之中窥探到一些规律的脉络:     防守的最前线分布了六名球员,全部都站在了旧金山49人的右侧——因为陆恪把两名近端锋都布局在了这里,同时,马库斯也同样站在了这里,这使得右侧的攻击质量明显超出另一侧,防守组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整。     防守的第二线仅仅落后了不到两码而已,全部都站在了旧金山49人的左侧,除了两名防守球员对位两名外接手之外,一名内线卫站在了旧金山49人盲侧的缝隙之中——也就是垂直对位鲁帕蒂和斯坦利之间的站位空档。     最后只剩下两名安全卫把距离完全拉开,远远地拉开,站到了开球线十五码开外。     绿湾包装工的整个防守阵型非常古怪,但陆恪却知道万变不离其宗:主队防守组仍然在寻找提升前线施压强度的方法。     之所以无视职责打乱站位,虽然可能因为站位紊乱而影响配合流畅度,还可能因为打乱站位而增加冲传突袭的难度,但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陆恪无法判断“冲传球员”的位置,继而无法针对性地调整进攻锋线站位、也无法针对性地做好移动准备,这能够为防守争取到更多优势。     同时,“冲传球员”成为未知因素后,传球防守和地面防守的布局也就从陆恪的视线中“消失”,就连区域防守的范围都无法准确判定,开球之后的传球观察势必需要更多时间完成判断,这也将为防守前线进一步争取到更多施压、冲撞乃至于更进一步展开突袭并且擒杀的时间与空间。     其实,如此防守阵型有点类似于进攻组的把戏进攻,出其不意之中往往能够制造意外惊喜,并且取得惊人效果。     陆恪的防守阅读没有能够捕捉到太多具体信息,但他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根据那些隐性的脉络完成了战术布局,随后就宣布了开球。     “攻击!”     果然,绿湾包装工的所有站位都是具有欺骗性的,站在最前线的不一定冲传,站在第二线的不一定后撤,前冲与后撤的交错换位之间,整个防守前线的施压就如同疾风骤雨般迎面砸了过来,狂乱地朝着旧金山49人进攻锋线碾压了过去。     不要说进攻锋线球员了,就连具有视野优势的陆恪,电光火石之间也无法准确判断出防守阵型到底是如何完成变化的。     瞬间,绿湾包装工的前线就占据了绝对上风,仅仅采用了四人冲传,就已经彻底打乱了旧金山49人进攻锋线的部署,整个口袋保护正在节节后退;而且,防守组的目的不是擒杀,而是施压,所有力量全部都集中在了中央,蛮不讲理地推撞着进攻锋线强势推进,以隔山打牛的方式破坏了陆恪的脚步移动和观察视野。     混乱!     一片混乱!     即使陆恪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依旧超出了预期,在连续后撤步之中,中央地带的传球视野已经被破坏,并且如同扇形一般朝着两侧摊开,把陆恪的传球视野一步一步地朝着左右两侧边线转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