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三名科考队员来到了罗布泊,为了当时国家紧缺的钾盐资源,而不分日夜的寻找着。
带头的是一个年纪约莫在50岁上下的中年男人,他头发略微有些花白,脸上的皱纹似乎是因为岁月的沉淀而越发的深壑,他们都叫这位中年男人老罗,倒不是因为他姓罗,而是因为他说起话来,声音如同锣一般响亮,久而久之人们便取了老罗这个外号。
老罗名叫曾团结,1940年出生,炮火之中幸存下来的老罗,六几年大学毕业,他便一头扎进了祖国的大建设之中,十几年的时间,兢兢业业,而自己也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研究院的教授。
只是老罗这一生的转折点,都在从自己进入罗布泊开始之后。当时国家稀缺钾肥资源,80以上全都是靠国外进口,而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后也进行了多次研究与探讨,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在罗布泊的环境之中,肯定会有大量的钾元素在其中。
而当时身为标兵的老罗,毅然决然的向国家申请了寻找钾盐的攻关项目,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员,了解了罗布泊的整体地貌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罗布泊湖面迁移后的盐湖腹地有利于钾的形成。
只是当时并没有界定出一个十分肯定的范围,很多工作都丞待人们去解决,老罗义不容辞的接受了国家的项目,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可仅仅是理论书本上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老罗最终还是按耐不住自己想要亲自去看一看的冲动,找了两名自己的研究员李爱家和张平。
李爱家和张平两人年纪不大,年纪都在20多岁左右,从学校出来的年限也不是很长,虽说对地质研究有了一些了解,可是这一次他们也是为了想能够锻炼自己,所以与老罗一同进入了罗布泊之中。
一切本都可以按部就班,老罗觉得自己对所有的事情都已经考虑到位,包括任何会发生的意外,以及如何处理。
可是他却在前往罗布泊的前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们三人,发现了一片蔚蓝色的盐湖,无数的钾盐沉淀在湖的周围,盐湖的周边静悄悄的,什么人也没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除了蔚蓝色的天空之外,只剩下他们三个人,而老罗站在最高处,想要用相机拍下这一刻,但却在这个时候,意外的在相机之中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其实当老罗梦到另一个自己的时候,她就突然醒了,当时天气还不算很热,自己却出了一身的汗,在床上他坐起身不停的喘气,喝了一口自己放在床边的水之后,便又沉沉的睡过去了。
这件事情,老罗谁都没有说,只是他默默的将这件事记录在了,他的日记当中。
第二天清晨,老罗醒的很早,不过是凌晨四五点钟,他就已经睁开了眼睛,平时他也算比较勤奋,每次都是自己首先到研究所,只是今天他似乎是失眠了,可能是昨天晚上的那个梦,让他有所顾虑。
李爱家和张平两人姗姗来迟,不过好在几人装备都已收拾完毕,一切都可以立刻出发,老罗临行前,给自己的妻子留了一封信,其实这件事情,他妻子并不支持他,毕竟罗布泊为死亡之海,现在的无人区,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而他妻子为了能让老罗安全,便希望她可以安安份份的在研究院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是老罗对他妻子的话满不在乎,而且,国家既然需要他的帮他的付出,他自然会义不容辞的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精力,但两人最终没有和解,妻子有些愤怒的离家出走了。
临走之前,老罗留了一封信给了自己的妻子,说自己可能会需要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回去,希望妻子可以理解自己的工作。
几人所在的研究院离罗布泊并不远,坐了一天的火车便到了罗布泊的前哨站一一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