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芳兰还没有起床,她最爱回青龙湖的家,特别是妈妈(她仍然喊张慧芳妈妈c耿正武爸爸)生了弟弟后,她就更爱回家的,同小弟弟玩。可这次耿玉兰担心影响女儿,就不带她回去了。
母亲理解媳妇的用心,还特意从家里拿手出一包水果糠对她说:
“给——给亲家带去。”
“谢谢母亲。我下午就赶回来的。”
“要得,你早去早回。”
耿玉兰匆匆地走在回青龙湖的路上。丈夫在外打工,家中的事她就主动承担了。平时也很少回娘家的。走到了青龙湖边,她的心又像湖水一样荡起层层涟漪,往事就像流淌水,一去不复返了
耿玉兰来到了大石山头,她抬头一望,娘家新修的房屋就出现在她的眼前。
汪汪汪——耿家的狗叫了几声。耿青军就知道家里有人来了。听到狗叫声,他就跑出家门来观望来人,小孩子特别喜欢家中来人。
“青军,长得好乖啊,给,姑姑给你买的糠。”耿正武的儿子已经7岁了,长得虎头虎脑,很讨大人喜欢。他在青龙湖第三分校读二年级了。
“谢谢姑姑。”耿青军接过姑姑的一包糠后,转身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姑姑来了,姑姑来了。”
青军跑到爷爷的面前,把糖递给爷爷:“爷爷吃糖,姑姑买回来的。”
“好,糖甜,好吃。”耿清明虽然比以前清醒了许多,但仍然有后遗症,时而清醒,不时又有点痴呆。他听说女儿回来了,脸上露出傻乎乎的笑容,一张国字脸上,呈现出用繁体书法写的一幅“国”字,布满了厚薄的默汁,丛横交错的笔画,勾勒出深深的痕迹。
“爸——我回来看你了。”耿玉兰看着老父亲的样子,就像是看见冬日的牛圈里,一头正在休眠的老水牛。
“进屋,吃饭。”父亲的脸上,就像家门前那棵老黄角树似的,立在那里没有表情。
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吃午饭的时候,耿玉兰就开口说话,直奔主题:
“大哥,女儿马上就要考初中了,她想读青山县中学。假如她考不上,你认识的人多,先去找人打通关系,出钱没有关系,一定要让兰芳到县城读初中。”
“要得,正武,你去县城找人问问。县城的教学质量好,到县城读初中,今后才能考高中c考大学。小芳也是我们的女儿,应该出力。”还没有等耿正武开口,张慧芳就在一边,帮丈夫应承下来了。
“你们啊,真是皇帝不急太临急。我们的女儿学习成绩好,要相信她的实力,她一定能考上的。”
“再好的工匠,也有失手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万一没有考上,得先找好一条后路啊。”
“好,假若她考试失误了,我就去县城找我的战友帮忙,我也盼望小芳到县城去读初中的。”
耿清明对他们的谈话不敢兴趣,只顾自己吃饭,不时说吃吃。
耿青军听不懂大人的谈话内容,他也只顾埋头吃饭,喝着碗里的肉汤,从嘴里发出呼呼地的响声。
“要是小芳考上了县城初中,干脆叫她住在外婆家里,玉兰,你说行吗?”耿兰芳是李世芬的亲生女,这个她不知道,大人仍然对她保密。因此,依然叫李世芬外婆。
“这个不方便吧?”
“小芳也是我们的女儿,你就不要见外了,她外公外婆从小就带过她的,很喜欢小芳。现在二位老人家整天没有事做,经常叫我们把青军带回去,他们说要帮我带,可我觉得他太小了,担心他们会惯实孩子的。小芳大了,乖巧懂事,她要是去跟外公外婆做伴,他们还巴不得的。”
“我看也行。我们都盼望小芳今后能出息,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你说是吧?”
“谢谢大哥大嫂的关心,那就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