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之前他就想专门去造访一下蔡邕,但苦于事务缠身,每天为纷繁复杂的公务缠身,他把这个事情便抛到了脑后,这回好了,过年这几天相对轻松许多,身边又多了杨修这么一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关羽方感到身上的担子轻了许多,正好利用过年的空闲时间去造访一下蔡邕!

    这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最初拒征召之命,后为司徒桥玄所征辟,出任河平长。征召为郎中,参与续写《东观汉记》。迁任议郎,参与刻印熹平石经。因直言被宦官诬陷,流放朔方。后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蔡邕被迫前往,被署任为祭酒,甚得董卓所敬重。被举为高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c治书御史c尚书。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于篆c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砂住笔樘澹嚏叩牧雷娌萄埠没评现酰浩降凼痹梧d县令。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c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捆,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c叔伯兄弟,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c数术c天文,还擅长音乐。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c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于是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里无所事事,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c班固c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确的而纠正不对的,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自勉。

    公元170年(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当初。朝廷认为州郡会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于是下令互为婚姻的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后来又有三互法,规定互为婚姻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禁忌更加严密。选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担任幽c冀两州的官职,致使二州的官职缺职很久都无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议灵帝废除近禁。不要拘于时间与三互法,只要合适的就可以任用。但灵帝没有理会。

    灵帝喜爱辞赋,又创作了《皇羲篇》,因此许多人是因为会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侍中祭酒乐松c贾护,引来很多无操行趋炎附势的人。都在鸿都门学任职,喜欢讲一些地方风俗c乡里小事,灵帝非常高兴,不按常理来提拔他们。而几十个市井小民,谎称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c太子舍人的官职。当时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c冰雹c蝗虫为害。而鲜卑又侵犯边境,百姓为劳役赋税所苦。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灵帝下诏自责,并下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理国家大事的措施。蔡邕上密奏陈说应该施行的七件事:

    明堂月令。天子按立春c立夏c立秋c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人守礼化俗,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业,祖宗恪守奉行的。而有关部门常因藩国有丧,宫内生育,以及吏卒病死,经常发生禁忌,缺而不行。只看到南郊斋戒祭祀,没有废缺,至于它祀,每有不同的说法,难道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