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不再啰嗦。
却说赵贵正是赵路的亲爹,所以赵路也就是赵贵的亲儿子,这可绝不是啰嗦,也不能含糊,一亲一疏就有讲究,章法绝对不能乱,这事关将来谁当管家。
赵路所记得最早的赵府管家便是他爷爷,那时他还没出生。后来爷爷老了,不能管事了,老爷就把尚在外埠闯荡的爹爹找了回来。为什么?就为他是爷爷唯一的亲儿子。管家的亲生儿子即使不在家里,也是当仁不让的候补管家。这叫世袭罔替,就跟皇帝老儿传位给太子一样,绝对是不争的理。
赵路之所以如此强调,则因为他还有个领养的哥哥,名叫赵畦,赵畦也算给大少爷当书童,只是大少爷整天赖在大少奶奶的肚皮不太出房门,所以他这个书童早就有名无实,主子若不争气,奴才也就不要希望有出息。
不过,这跟二少爷此时的心情无关,不说也罢。
赵氏一门的事,还是老爹赵贵比较清楚,都是一色的家生子,他出去闯荡了几年,老爷就把他找回来当了管家。赵路总想,要是二少爷将来熬成老爷,那管家就可能该自己来当了,所以赵路处处就把老爹作为未来的榜样。
总见他爹为赵氏一门的祖叹息,龙山赵氏兴旺,起于南国初兴,赵氏高祖本是朝刘宋的开国元勋,功高震主,命里该犯一个忌字,为了自保,只好效仿大秦功臣王翦,力图一个贪字,每次出阵总要问皇讨赏封地,整个龙山梢都是当年所封,后来又有人弹劾直如实封诸侯,方才收敛了些。
到了赵路的爷爷当管家,侍候的主子名叫赵楚普,还有字号,人称非蛰先生。算起来,人是面前这位少爷的曾祖。据老爹说二少爷最像那位曾祖,俊逸,雅致,聪慧,饱学,只可惜一时糊涂,在当今天子谋得位之前,还差一口气,居然犯了大罪,当场斩在军前,从此赵家便成当朝罪臣之后。
这本是一个特别讲究门第阀阅的年代,有了罪臣之后这副与生俱来的枷锁,赵瑜再有才学也是白搭。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古就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
他爹说今年又是朝廷察举征辟之期,几年一期,普天下盼的就是这大好时光。然而罪裔还不如平民,平民还能乡推出个吏员,罪臣之后,根本甭想公职。二少爷这一辈子混得再好,也就跟他老爹一样当个里正,绝不入流。
考官出仕一套,赵路不是很懂,只是老爹时常叨叨,耳朵里也就听出茧子来了。要说他老爹也是为了东家,他们这种?说纳矸莞鞠攵急鹣胗惺送尽?br />
所谓征,是替京都朝廷选官,所谓辟,是替州府地方选官,而选官的办法就叫察举,也就是有专门的大官负责考察推荐,面试的时候会有一些功课考问。
而大官选人全靠阀阅,说白了就是看家世,首先家世必须清白,还有家世显赫的当大官,一般的当小官,罪臣之后,自是不成,更没必要去计较官大官小喽。
老爹说二少爷最不怕的就是功课考问,因为他已经把天下的书都快读完了,只怕考官都没他的学问大。只可惜无缘考察,更没人推荐,再好的功课也是白搭。
读书人没了出路还能开心?二少爷只怕越有才学越不能开心了。赵路相信他爹的话,二少爷应该是为这头心里气胀,单为女人,打死他怕也不会信。
少爷才貌双全,人品一等,虽说当不了官,但是一个富家田舍翁还是妥妥的,远近的女子,谁不稀罕?只是老爷不肯放松而已,怕是想挑个更好的。
等到赵路跑到山顶,赵瑜已经站在几间破屋前摇扇了。那些破屋早就在山顶了,赵路刚会爬山的时候就已在,从前专搁来不及下葬的棺材。反正那儿天生冒凉气,一到那儿赵路就会打寒颤,只不知为何少爷贴到跟前还觉得热。
再说山还有阵风,不大功夫,连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