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洛阳长乐宫大殿上,百官伏地,瑟瑟发抖,年幼的天子刘协看着座上的董卓那脸色阴沉得可怕,也是大气都不敢喘上一下,就这样死寂了半刻钟头,董卓才开口道:“你们这群人,真的是不识好歹,听说我兵败了,有人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啊?”

    百官默不敢言。

    董卓起身道:“既然你们都有本事,消息灵通,不知听没听过最近流传民间的一首童谣啊?”

    百官依旧不敢说话。

    董卓喝道:“你们哑了是吗,平时私底下那么会说,到处狼狈为奸,于背后戳我脊梁骨,大言不惭,说三道四,怎么,在我面前就装孙子是吧?”

    司徒王允启道:“相国大人息怒,臣最近确实在民间听过一首童谣,说是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厮难!”

    董卓道:“没错,高祖皇帝兴于长安,传帝一十二位,后现王莽之乱,被光武帝所平,定都洛阳,亦传帝一十二位,此为天命,预示着洛阳气数已尽,所以本相国决定迁都长安,以续大汉命脉!”

    司徒杨彪惊道:“相国此举万万不可,其宗庙皇陵皆在洛阳,乃是大汉龙气汇聚之地,若是突然迁都关中,恐百姓惊动,如此再要安抚的话就很难了!”

    太尉黄琬附议道:“杨司徒所言有理,当年王莽篡位,焚烧长安,如今已是一片废墟,今相国要弃这宫室而迁于荒地,加之百姓流移,必定元气大伤,还望相国三思!”

    董卓冷哼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长安有崤函之险,陇山之佑,再建一座宫殿,克日便可完成,二位就不必多虑此事了,至于百姓的话,那有何可说,本相国这可是在为大汉江山着想,区区庶民何足惜哉?”

    司徒荀爽刚要再谏,只见董卓突然拔剑将他砍翻在地,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百官大惊,无人再敢出面议论迁都之事。

    董卓握着那把染血的剑,目光阴沉的扫过百官,问道:“说啊,怎么不说了?”

    百官默不敢言。

    董卓问杨彪,“杨司徒,如今关东贼起,天下大乱,我这迁都长安是为了保住大汉江山的命脉,不知可有异议?”

    杨彪颤声道:“相国大人说的是,微臣没有任何的异议!”

    董卓又把目光落在了黄琬身上,“黄太尉似乎并不赞同本相国的做法?”

    黄琬连忙道:“微臣不敢!”

    董卓闻言放声大笑,随即沉声道:“既然没有任何异议,那么迁都长安之事就这么定了,谁敢再妄议的话,小心你们的脑袋!”说完收剑,走出了大殿,他就知道,这些汉朝老臣一个个的不知好歹,不见血光,是不会安分的。

    董卓准备要迁都长安,那李傕c郭汜也就没有必要守着这个破地方了,下令撤军后,孙坚当即率领人马入关,曹操与其他几路诸侯随后而至。

    夜里,接到暗卫密报的曹操来到袁绍大营,正好袁术c鲍信c韩馥c王匡c陶谦等几路诸侯皆在。

    “诸位,这董卓迁都的事,你们可知道?”曹操直言问道。

    袁绍点头道:“我们也是刚刚听说!”

    曹操问:“既然都已知道,为何还能安然坐在这里?”

    袁绍反问:“孟德有何妙计?”

    曹操轻笑道:“董卓劫迁天子,海内震动,洛阳离长安旅途遥远,他们无处安定,正是一战以定天下的最好的时机,只要挥军而上,斩杀董卓便可,还要如何妙计?”

    袁绍叹了口气,道:“董卓手上可是握着献帝,且百官皆在,人民百万口,一旦开战,恐生灵涂炭,陛下有失,再者说了,董卓如此大举,必定有所防范,我军刚刚攻克汜水c虎牢两关,人困马乏,已无力再战,这会要是挥军的话,必定损失惨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