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运齐英的列车,到了德州,就不好再前进。铁路的运力,已经到了极限。自山东运往河北的物资占满了全部运输排程,最后,只能把齐英塞到一列临时列车上,和一批食品一路运往河北前线。
看押他的士兵,因此受了连累,不得不和堆积如山的罐头挤在一节车厢里,脾性自然不会好。于是齐英身上,便着实挨了很多拳脚。他试图以收买等方式,让押运士兵放掉他,换来的,就是一顿狠揍,于是也收敛了不少。
虽然是俘虏,但是齐英现自己的待遇还不错,一天可以吃两餐,而且居然可以吃饱。江苏虽然是鱼米之乡,可是在苏省要想餐餐吃饱,也是件很奢侈的事,犯人肯定是得不到这种待遇。或许是将官优待?参考此时通行的将官优待原则,他将这种待遇,看做是身份带来的好处。
货车按说没有车窗,好在这列车原本是客车,只是改做货车用,为了照顾袍泽,给他们安排的位置靠近车窗的位置。不敢和一干黑口黑面的士兵对话,齐英就只好把视线放在车窗外。
火车的度并不快,主要是快不起来,铁路上火车太多,度如果不放慢,很可能会给调度带来困难。借着这个便利条件,齐英得以有时间观察四周环境。铁路线两侧,田野垄沟里,到处可见推车挑担的平民。对于这种景象,齐英并不觉得奇怪,历来打仗,老百姓都是要跑的。江苏开战之后,逃难的百姓占满了火车道,比起这些只在铁路两侧行动的百姓更混乱。
但是随着火车前进,齐英渐渐现,这些百姓与江苏的大不相同。先,队伍里虽然有男有女,但是却没有老弱。即使情势危急,所有人抛弃老人逃难,也不会扔下自己的孩子。这支队伍里没有一个孩子,这就太奇怪了。再者,人们虽然推着车,或挑着扁担,但是大多数只挑着粮食,而没有其他物资。农家常见的把家当放在一个包裹里的现象,竟是一个也没有看见。
由于距离的关系,他看不到这些人的表情,可终归是行伍出身的人,一些眼力还是有的。齐英可以看的出,这些人并非漫无目的的乱走,而是按着一定秩序前进。这种秩序虽然很混乱,本身调度上也存在问题,终究还是存在秩序。队伍里,甚至有人担任指挥,指导百姓前进方向。
再看下去,他忽然惊觉一点,这些百姓前进的方向,与自己是一致的,他们并非是逃避战火,而是主动涌向战争前线,这就未免太过匪夷所思。难道有人主动去寻死?
“别看了,这些百姓不是逃难,是去支前的。”负责押运的军官,冷冷说道:“这是我们山东人,报效大帅的战争,也是保护我们自己财产福利的战争。皖系得了天下,还会保证庄稼人的粮食种多少收多少么?还会让工人有公休,有退休金么?为了保证这个,我们也要拼了。山东各行各业,现在都自愿加班生产,支援前线。农人则主动组成运输队,帮前线运送物资,担任夫子。你这一宝押错了庄家,就活该倒霉。”
车来到保定,换成大车,于是行动的度就更加慢。民夫队伍与大车混在一起,说话的声音,很容易就传到车里来。人们的热情很高,似乎没觉得自己前去的方向有什么危险,把支援前线,当成了一次报恩。
事实上,包括他们现在行动的区域,也在皖军骑兵打击范围内。而鲁军主力骑兵远在河南,剩余骑兵很难有效遮蔽战场保护后方。按齐英想来,这些人随时可能面临皖军骑兵打击,至少应该有警惕心理。但是从他们的对答中,齐英可以听出,这些百姓并没有担心过皖军骑兵的到来,甚至有人还盼望着,真有一支骑兵来,给自己作为消遣,正好杀几个人,给大帅立功。
赵冠侯的指挥部,设在乡间一位地主的大宅里。虽然没有电报线可用,但是距离战场并不太远,前线情况可以通过骑兵传递,倒也并不影响什么。指挥部内,高悬着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