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母亲叮嘱儿子“你走之前应去趟庙”王莽问“庙里有黄帝的尊像吗?”母亲说“没有,王家寨太小了,再说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供得起的黄帝庙”王莽说“那我不去”母亲问“为什么?”王莽说“不为什么,只是不想去罢了”

    母亲说“那不行?”

    “一定要我去?经书上说,母命不可违!我非去不行?”

    “是的,你要在祖宗面前许愿,在神面前许愿。许愿是着魂,有魂就有执着,就有力量。就有坚忍不拔的品格。是大事的品格。”

    王莽问“母亲,庙里有刘汉高祖的像吗?”

    “也没有”

    “那我也不去。”

    母亲不明白儿子执拗的劲儿在那里来的,也不知儿子在犟什么。她说“那里有祖宗像你也不去吗?”

    “那我去。”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坚定。母亲对儿子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感到难解,赞儿子在不知不觉里长大了,夸他象个大人了。

    母亲见儿子答应了,说“我准备牺牲品。选个好日子。”

    上庙的头天早上,王莽特意看了母亲准备好了的供品,“鸡一只,鲤鱼一对,米饭,米酒,”。十八岁的他惊叹了句“我家有许多钱。”

    母亲惊讶儿子的无知,说“够少的了。你五叔王商每次都要供头羊”

    王莽说“你敢同候爵比试!”

    母亲说“为什么不同他比,不同你的叔伯比。他是你王家的五叔叔。你,他,供的都是一个祖。”

    王莽说“上供牺牲品,比的是虔诚,比的不是钱,不是夸富。我觉着,供鸡鱼酒饭都过了份,更不用说供头羊。”

    母亲说“你这孩子,总是理想化地想事。”

    大祭的那天恰蓬“一日五候”纪念日,那天锣鼓声震得天动地摇。王莽的母亲选择了这天上庙。

    王家寨的人兴奋得载歌载舞,他们把脸罩上面具,牛头马面在都去了祖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连各家的小狗小猫都去了。大枫树见证了那天的光荣。大枫树枝叶绿亮,唤发着青春,它诉说着不是过去的历史,而是现在的光荣。树头上的喜雀见证了光荣,它们站在树枝上嘎嘎叫。它们想借助风的力,把欢乐传得更远。四周百里的乡邻也来了。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想借助这热闹,把贵族的骄傲之气表现得让人垂涎三尺。杂耍的流浪汉也来了。他们相借这天把天下的钱嫌个够。皇家的锣鼓队把节奏擂成了震天价地响,神鬼为之起舞。锣鼓声中,主持仪礼的官员到了王家老屋,在供奉牌匾的牌前静默反思。音乐和着思绪突然静止。那体现出的庄严只有在古庙堂里才能找到。皇上来了,太后来了。四个大汉把牌匾举起。整齐划一的抬脚,落脚,转身。仪官在前,手里举着天帝信符,紧随的是抬牌的朝廷仪兵。后头是皇上和太后,文武大臣跟在他们身后。那牌匾在神职人员陪护下挂了上去。皇上掀起盖在上面的红布,仪官一声挂牌开始。那时乐队象暴涨泄闸之后的洪水。那快乐之声,化解一切。猜疑,怨恨,所有的都和在了一块变成大狂欢。王家为了这次挂匾足足等了数十年。内心也积压了数十年。

    王莽回家不久,成都候王商上门来看望母子。

    母亲说“都封候了,一个没少的都封了。”

    王商说“该封的都封了。只是撇下了王曼兄弟。”

    母亲说“现在侄子当上皇上了,可以找到了吧!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在你们的天下里丢了个大活人,这象话吗?我不要这个侯那个侯的。我只要个大活人。王曼真的丢了?”

    王商说“不能保证。一日封五候,让天下人都谗。野心大,脾气大的,还不要闹闹什么的。天下象匹更加的难训的马。”

    母亲失望,说“那王曼是死了吗?这不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