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东汉后,刘辩正是利用时代还未乱、众多诸侯还忠汉的时机,加上曹操此时的身份地位等等因素,刘辩才得以拉弄曹操,如果一旦缺少其中某种因素,那就说不准了。
好了,言归正传。
在贾诩简单的计谋下,刘辩得到了大量的土地。
一代伟人说的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尽管形容现在的刘辩有些不太合适,
但有了土地之后,刘辩就开始在蓟县实施了屯田,以作实验,毕竟言论再好,还是需经过实际的证明。这些时间,刘辩则深刻的明白了农民的辛苦以及东汉的农业史,要知道,这些日子,刘辩和刘虞两人,亲自参与了屯田。
按照贾诩的吩咐,刘辩先行实施了民屯。即使招募百姓种植。
不过,刘辩的政策和历史上曹操屯田的政策不同。
历史上,曹操采取毛阶之见,实施了屯田,大获成功。
不过,虽然如此,这并不代表曹操境内农民的地位获得了提升,当政政府和屯民的关系还是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剥削者、压迫者的关系,屯田农民不过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带有奴隶性的佃农而已。虽然较之从前,这些农民有饭吃、有田种,同时也失去了自由,而且对于土地,他们也只有种植权,没有拥有权。
而军屯较之民屯而言,隶属性更强,军屯和民屯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用士兵种植,一个是农民种植。
这些百姓相比与经历战火的百姓而言,则要幸福许多。
而刘辩现在的屯田所面临的时势和一些情况和历史上的曹操是有很大区别的。
所以,刘辩的政策也就不同了。
其一:种植五年后,根据家属人口发放一定数量土地或钱财。
其二:对种植过程中作重大贡献者,有奖励。
其三:参与种植的奴隶,种植一年后恢复农民身份。
对于第一点,刘辩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
在他的内心里,一直想要改变现代(东汉)农民的身份地位,而这次屯田就给了他机会。
除了张锐等豪门的庄园之外,刘虞更是征得了许多无属和纠葛不断的土地,这些土地,足够刘辩完成第一条政策。别忘了,现在还不是乱世,还有一部分的农民是有地可种的。参加屯田的皆是无地之人,其中奴隶数量最多。
幽州和冀州两地的佃农和奴隶在得知这一政令的时候,每一人都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刘辩的名字,也印在了他们的心里。同时,参加屯田的人数也一天比一天多,这一点,是历史上曹操屯田之时的强征所不能比的。
除了屯田,还有水利工程。
土地和水利之见的关联,这一浅显道理,刘辩是知晓的,在屯田开始的同时,水利工程也进入了规划之中。这一切都让刘辩和刘虞有一段时间可忙了。
幽州和冀州这么大的动静,以张锐、甄夫人两家为首的幽、冀两州世家豪门,也是知道的,不过,他们现在已经没有精力来解释这些东西,和华为商行的初次合作,已经消耗了他们的精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了庄产所不能比的甜头。
势力较小的世家就被刘辩以绝对的权利,霸道的收取了土地,不过,刘辩并没有做的很绝,让李龙“指点”了一下,这些人倒也受益不少。
而且在刘辩的刻意为之,加上事实证明: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意识也已经慢慢的在世家豪门的身上发芽。
不仅刘辩自己不知道,包括世家豪门们自己也不知道,东汉世家也因为这样从此开始了走向商家的转型,佃农和奴隶则慢慢在向“地主”转型,两者相比,不知道这不是可以理解成:落后一步,步步跟不上呢?
发展需要时间,农业和商业亦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