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军队?”
元霸明显有些失望,而颜良和文丑皆是眼前一亮。
看着元霸的样子,刘辩解释道:
“元霸切勿小瞧,一个军队的战斗力,也取决与领兵的将领!”
听到刘辩的解释,元霸却不怎么在意,颜良和文丑则暗暗点了点头。
“这次,让你们训练的军队可不一般哦。”
“哦?”
听着刘辩的话,元霸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
“这个军队,数量只有一万,但是,这一万士兵,乃是从幽、冀两州挑选出来的精兵!”
刘辩的话说完之后,元霸沉默了,颜良和文丑也各有所思。
似乎不着急一样,刘辩悠闲的喝着茶,暗中却在观察三人的表情。
其实,刘辩在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无奈的。
现在,刘辩的身边,除了这三人,还真没有什么武将了。
一个月,在冀州也彻底被刘辩掌握之后,刘辩手中所控制的军队数量从开始的三十万,到现在的四十万。(冀州十万,幽州二十万,李虎所养私兵十万)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辩还是暗暗乍舌,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
因为,在经过大概的统计,幽州和冀州加起来,也才三百多万人,然而,在这三百多万人里,就有四十万的军队。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不过,四十万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幽、冀两州的负荷,目前,华为商行所积攒的资金,也派上了用场,尽管如此,但刘虞和曹操二人也都提过裁军的申请,不过却被刘辩拒绝了。
光凭幽、冀两州,绝对支持不了四十万大军,毕竟在刘辩的宏图之中,两州目前还处在百业待兴的状态,前期还是很需要钱财的,现在也一时不能在军费上多出一份。而且虽说华为商行可以提供一些资助,但四十万大军的消耗可不是少数,况且现在还处在和平时期,养活四十万大军虽说还不成问题。但时间也坚持不了多久,这些刘辩都清楚,而刘辩也曾想过要裁军,但刘辩却没有答应曹操和刘虞两人的要求,因为刘辩个人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其一,现在幽冀两州虽说繁华,但也只是局限性的,社会上的劳动力过剩,如果刘辩在这个时间里大量裁军,必然再次增加社会的赋闲人员,而这些士兵都是经过训练的,一旦发生事情,后果就很麻烦,毕竟现在幽州和冀州都还处在百业待兴,什么都还没有成规模、成气候。一时也无法安排这些裁军裁下来的士兵。
第二个,刘辩觉得,虽说目前,四十万大军有些多,但刘辩知道,今后别说四十万了,就是一百万,刘辩都不会嫌多,而现在的四十万除了大多数没上过战场,在训练上基本上都属于老兵,刘辩不愿意放弃这么多的资源。
这些天,刘辩也一直头痛,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自己的身边也没有能商量的人。
卢植?被刘辩派到辽东郡去了。郑玄或者蔡邕?两人现在正在忙着学堂和社会主流学说的事情。到现在,刘辩才真正感觉到了吃力,自己身边的人才太少了。不管是武将还是谋士,都少的可怜。
幽州和冀州又是这么一个情况,要是两地富裕的话,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但关键是一切都是才开始而已。
俗话说的好,办法也是被逼着想出来的。
刘辩也暂时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其实也不算是什么方法,只是一时之计而已。
精兵政策,的确,这一点好处,大多数人都清楚。
不过刘辩到现在才知道,真正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作为上位者,在你要决定或者实施某些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其中就包括,这个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精兵,必然要裁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