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路可是畅通无阻。但随着乌桓的内迁,这条路从此废止,直到曹操北伐后方再度被打通。而且这条路线也被明末地皇太极和民国时的曰本侵略军采纳,在卢龙塞旧址,那时候已经改名喜峰口生激战。
“有些道理。”张辽基本上不会过于打击夏侯尚这些年轻人地信心。他知道。人才光靠打骂是出不来地。打压和激励要并行。而且还要用地巧妙。再加上本人地努力和天赋。才能够做养出真正地人才。“这一路要近八百多里地。其中六成不好走。呵呵。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伯仁倒是深地孙武精髓。”
“将军。其实这也是子泰先生当日亲口所讲。他说乌桓必会将重心集中于滨海道。只要我军能抵达平冈。即使乌桓反应过来。也绝对来不及将兵力全部调回。”夏侯尚毫不居功。因为他就是当时张辽派去寻找田畴地使之一。
“两条路了。还有最后一条。接着说完吧。”张辽对夏侯尚地话不置可否。只是让他继续。
看到张辽并没有任何表情地面容。夏侯尚咽了口吐沫。此时作战室中地气氛也似乎凝重起来。
“最后一条路便是水路。我军有强大地水军。建安三年也曾用水军运送五千大军直抵渔阳。若是能让水军配合。大军可随时登船。要是条件许可。我军甚至可以顺渝水直抵昌黎城外。从东面保卫柳城。彻底断绝辽西乌桓东逃之路。”夏侯尚镇静地说道。
这一条路干本就不用张辽多看。海运没有阻碍这是常识。但是若要曹军分兵进攻。东西包抄。若是后世通信条件跟上了还好说。在汉末。却根本就是奢望。天知道北出卢龙那一路军队需要多少天。总不至于让船队在海上漂着等待。若不是把握极大。张辽绝不会采取这种作战方式。可是海路确实是个好选择。不受天气影响(沿海岸行驶。即使雨季也问题不大)。不会因道路不畅而困难重重。不管是主攻也好。牵制也罢。都是一条绝佳地选择。只要张辽不存着那种不切实际地两军合围地想法。海路甚至是最好地选择。
“说完了?”张辽问道。
侯尚点点头。
张辽又转身目视夏侯衡等人。
众人皆没有表示不同意见。
“真的就没有路了?”张辽又问了一句。
然有人喊了一声。
众人循声一看,原来是在此学习的郝昭。夏侯霸虽和郝昭目前算是同僚,但却对其并无好感,这全因为郝昭乃是袁绍军的降将。可是张辽却很重视郝昭。这也是让夏侯霸心中不快地因素。
正当夏侯霸面色一变,想要作之时,张辽开口说道:“既有想法。就当及时提出。至于对不对先放在一边。毕竟多一个想法就多一条思路,多想想总是不会有坏处的。你且说说你地想法。”
“谨遵将军之命。”郝昭向张辽一抱拳,然后走到沙盘边上。
夏侯尚笑着将手中的木棍递给他,郝昭也没有推辞,接过木棍,一头点在渔阳城,说道:“出兵平冈,未必要走卢龙。从渔阳城,走犷平,到奚。经白檀。亦可抵达平冈。虽然那一路也是山区,可胜在更为出人意料。”
张辽点点头。说道:“有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说,这条路也未必就不可行。”
“将军。此路亦是多山,而且距离相对比出卢龙要远。所以……”
“所以你们就没有考虑,对吗?”张辽没等夏侯霸说完就打断了他。
“你们啊!我军现在又不是立刻就要进攻,你们做计划当然要尽量面面俱到才是。否则我们这些将军如何能依靠你们收集最详尽的报告?此路亦是一个选择,只不过到了平冈和你们第二条路重合而已。但是,做计划时也当列如作为备选。若是我,甚至会提出从古长城处绕行攻击。”
张辽知道,郝昭说得那条路正是后世的古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