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较量已经给了他最好的答案。
此时军营里正好有大量为制作长枪而准备的白蜡杆,它们正好是除紫杉木外能制作长弓的材料,做弓弦的细麻绳也很好找,士兵们自己就能搓。当张辽将英格兰长弓的制作工艺告诉将作营的工匠们后,他们立刻结合原来的工艺修订出一套更好的方法。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每天都能有两百张长弓的产量,若是情况紧急,熟练的长弓兵们自己也能加入,每人每天都能至少制作两张弓,最起码能保证自己的使用消耗。这些长弓的射程也不错,在使用三棱箭头以四十五度角抛射,有效射程可达到200步。
长弓的制作并不难,原料要选树干中部笔直的部分,纹理均匀,没有或尽量少木节。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约4厘米见方、长度与射手等身的弓背材料,从横截面看,要取偏中间的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放在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这可以通过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通过切削木心一侧,把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然后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才能发力均匀。削出形状后,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了,就可以在两端5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制弓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弄弯它。长弓呈简单的圆弧型,没有角弓反弯的复杂形状。英国人不用火烤的方式,那样会降低弓的张力;也不能一下子弯到位,那样的话,弓背就是不折断也要造成内伤而失去弹性,刚才那一阵忙活就白折腾了。弯曲的过程叫做“驯弓”,就是让弓背逐步适应弯曲。做这事需要一个专门的托架。托架可用硬木制成,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是,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约2.5厘米。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
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油,最好是亚麻籽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弓弦是用羊肠或筋鞣制而成的,弹性和韧性都很好,没有的话用大麻纤维搓成的细麻绳也可以。挂弦时的固定开度掌握在弓弦与弓背中心的距离达到拳高,拳高是弓术中的术语,相当于握紧拳头再竖起大拇指的高度,大约15厘米。绑扎弓弦时,要打成专门的“射手结”,以免滑脱。8字形的结扣简单但管用,越拉越紧。
这次的战斗就是中国长弓在战场上的首次亮相,张辽的两千弓箭手中除了五百弩兵外,其余一千五百人全都是长弓手。
当刘备的军队出现在曹军士兵的视线里时,原本半蹲着休息的曹军士兵纷纷拿起武器站了起来。长枪兵和长戈兵则单手将手中的武器拄地,等候着命令。长弓手们将箭壶中的长箭一支一支插在面前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