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哼!我就不信你们现在还敢和曹操开战,即便真要打,我为主将,怎么打自然由我说了算。这可是以退为进的妙招。曹豹说完后想道。

    “不可!万万不可!”一人急忙阻止道。大家一看,原来是孙乾。他是北海人,前时由大儒郑玄举荐给陶谦,被辟为从事。

    “如今袁术已占据寿春,自命扬州牧,兼领徐州伯,此人贪婪成性,待九江事毕,必会打我徐州的主意,若此时再结怨于曹操,我军两面受敌,必败无疑。”孙乾说。

    “那以公佑之意,今当如何?”陶谦问道。

    “屯兵边境,以拒袁、曹;派人北上,联络公孙伯硅。”孙乾回答道。

    “明公,昱倒有一计,可挡袁术。”广陵赵昱说道。

    “讲吧!”陶谦说道。

    “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贡。”赵昱拱手答道。

    “此议甚妙。明公若得天子诏封,自当为正统。袁术乱命自不会有人理睬。”治中王朗附和道。(这王朗在汉末三国里挺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

    “可行。就由你二人安排。”陶谦也不犹豫,现在火烧眉毛了,解决一个是一个吧。

    “我有个问题?”陈圭身边的年轻人开口了。

    “元龙有何问题?”陶谦一看是素有智谋的陈圭之子陈登,也向听听这年轻人的看法。

    陈登环顾左右,说道:“曹操攻我,无非是我为全盟友之义首先攻曹,可如今这位盟友在输给曹操后不敢再正视曹操,却窥视我徐州,这盟友是否还能信任?曹军攻下鲁国和泰山南部就停止了行动,是否不欲与我交恶?”

    陈登说到这里,孙乾显得有点尴尬,他刚才就是主张全力抗曹,并向盟友公孙瓒求援的人。可人家陈登说了,原本公孙瓒、陶谦、袁术三家结盟,结果盟友袁术现在却将矛头对准了自己。曹军出兵,不过是因为我们先招惹了曹操,人家现在是收复失地,顺手拿下鲁国也不过是给我们一个警告。何况鲁国也不是徐州的领地。

    “或许是曹军无力再攻?”王朗说出了他的判断。不过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想的没错。

    “不可能!”陈登很肯定的说。

    “元龙何出此言?”陶谦问道。

    “曹操自初平二年入主东郡以来,招揽流民行屯田之法,后入主兖州,任命枣祗负责全州屯田事务,虽不过一年,但粮草不会缺乏。何况他还有数次战争的缴获,包括这次缴获我徐州的粮草。”

    “而且,曹军战力一向不弱,汴水战徐荣,七千对三万;兖州战黄巾,二万对百万(水分很大);战袁术,五万对二十万。还有,从兖州传出的消息是曹军在击败袁术后自身伤亡不过数千人,根本就没有大的损伤。可攻击我军的曹军不过五千人,这可不降是要和我们开战的样子。”

    陈登的话论据很充分,所有的人有开始思考了。

    粮食不缺,兵力不缺,战斗力就更不用说了。难道曹操真的不欲和我开战?陶谦暗自想到。

    “那元龙有何良策?”陶谦再度发问。

    看到所有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自己身上,陈登感觉十分舒服。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求人不如求己。无论何时,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以为,我徐州首创屯田之策数年来对于妥善管理流民,增加徐州粮食生产的效果极佳,方今北方大乱,大量流民进入徐州,当再行屯田之策。而军队方面则要加强训练,当然,此事当由曹将军负责。”

    原本听到陈登的话,曹豹就向反对,可后面军队的一句话顿时让曹豹原本要出口的反对之言变成了赞成。“元龙贤侄所言甚是。使君大人,我看元龙既有屯田经验,那一事不烦二主,屯田事务就让元龙来办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