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实上大唐天子也很给道士面子,道教终于有点国教的架势了。***特别是陛下老爸统治的时候,因为有了皇室的支持,道士们对和尚很不客气,比如和尚在大街上被他们吐口水,那是很正常的事。有的和尚受不了,出门还戴上假。一次佛学会上,有人甚至提出应该与时俱进,光头已不合时宜,大家应该留起一头秀,与道士们一争高低。结果表决时少了一票,被否决了。幸亏那一票,总算保住了我们的特点。到陛下君临天下的时候,气氛好了很多,因为他主张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禁止向和尚吐口水,所以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当然,道士们依然把持着香火产业的最大份额,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所以您的造访,特别是得到陛下的垂青,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自您走后,道士们就一直没有消停,开什么学术研讨会,还编了小报,从学理上把和尚批得一无是处,最有名的就是《异哉所谓光头荣华论者》。他们还联络了不少人,其中不乏社会名流,搞“万人齐心救大唐”签名联署活动,向陛下表示严正抗议。据说他们还写了万书给陛下,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等等。在他们看来,既然陛下的老爸已经认了李大耳朵做老祖宗,大家就不能做不孝的子孙。假如任由“秃驴”们(他们向来就是这样抬举我们的)散布异端邪说,怕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听手下的小和尚说,道士们为了阻止这件事,还跟长安的黑社会勾结,组织了“捍卫国学诛灭玄奘行动小组”,准备对我下手,活动代号为“光001行动”。现在能活着给您写信,是因为他们就劳务费无法达成一致。既然干掉的是个名人,风险不而喻,黑老大自然要开出个好价钱。

    这件事搞得陛下心里很烦,他以为没必要这样兴师动众。据宫里的太监说,陛下还是觉着您的理论很有道理。尽管朕即天下,但也不能一点不顾及社会舆论。以为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是对大唐政治文化的无知。上面有祖宗的法统,下边有一堆文武大臣,哪一个都需要摆平。道士们既然以自家人自居,就算是陛下不高兴,也未必下得了重手。为此陛下在大明宫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在京的正五品以上长官都参加了。根据我朋友的研究结论,大唐的长官基本上分五种,一是自太原起兵跟陛下一起玩过命的,二是从对立阵营中投诚过来的,三是所谓社会贤达用来装点门面的,四是跟陛下有裙带关系的,五是考试及格经平康里集训选拔上来的。这些人又进行排列组合,结成各种团伙,各怀鬼胎斗得你死我活。据我朋友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政治黑洞效应。在政治黑洞效应作用下,整个官僚体系变得非白非黑,而是货真价实的“灰性社会”。是否真是这样,我没有兴趣研究这些,也就不甚了了。

    据说当时大家在朝廷上吵得很厉害。大唐就这点好,基本上让人说话。让人说话听起来没什么,但有这种雅量的帝王和朝廷真不多。大部分帝王和朝廷是禁止讲真话的,弄不好要杀头。在我华夏,因为大家都不讲真话,所以讲话从来就是一门艺术,或者说很后现代的艺术。朝会刚开始,陛下按照惯例让群臣先表意见。有人坚决反对陛下派人西天取经,更激进的主张是索性把全国的庙都拆了,把和尚们赶到乡下去,每人由朝廷个婆娘,让他们为国家养鸡。也有人主张取经是可以的,但不要以官方的名义,全当是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取来取不来,算是给观音菩萨一个面子,所谓“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是孔夫子在《论语》里讲的话,原文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老头真逗,反正自己弄不明白,扔在一边不管就是了。当然持赞成态度的也不少,说只要不危害大唐的江山,应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云云。不过当陛下表示自己坚定支持西天取经时,大家的意见很快取得了高度一致――吾皇英明,万岁万岁!不用再费太多口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