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苍茫大海一下恢复平静,惊魂甫定的人们清点人数,有三十余人失踪,万幸船体尚无大碍。细看海面上的漂浮物,竟然尽是人的便溺,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女人行经时用的废弃污秽物,正在疑惑间,有人驾舢板而来,招呼上船,原来是皱山土人,自称阿五,是岛上通译,说岛上设有招待中原大陆客人的会馆,来意一是邀船进港休整,二是打听朝朝廷近期的一些情况。刚才的情形,唐敖虽然不知就里,但心中明白,若非土人相救,说不定现在已是船毁人亡,于是连忙答应,并请阿五带路。

    船过几道隘口,驶进一条宽阔的港口,码头上已有人在等待,唐敖招呼之洋c多九选上一担上好礼物一起登陆道谢。尚未靠岸,就听阿五大声向码头上的人哇哩哇啦不知说了些什么,码头上的人听后如飞而去,阿五告诉唐敖:“码头上的人是会馆里的传信者,刚才说的是土语,意思是大船平安,速去报告会馆客人已到。”

    有史为证,皱山,亦称舟山,属大唐东南边陲之地,区域多岛屿,春秋时属越,称甬东,越被楚灭后属楚,但土人仍以越人自称,唐武德四年,归鄞洲,开元二十六年置翁山县,县治建在镇鳌山旁。竟内有岱山,秦时徐福海上求仙药路过,称之为蓬莱仙岛。岛人讲越语,似鸟鸣,外人无人能懂,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消息闭塞,与外沟通甚少。

    唐敖一行来到会馆,献上礼物,分宾主坐下。这会馆乃县衙所设,由官方管理,主要作用为招待来宾c打探消息等,当然,组织民众,搭救海上遇难船只也归会馆所为。茶童献上茶来,之洋向馆主大体讲述了遇难情况,馆主笑道,关于鳌鱼,等会再向各位讲述,按敝馆常规,凡有中土来人,如有了解朝廷情况的,必当传达,以便做成文书,即刻呈报县衙,几位器宇不凡,必非一般人士,还请不吝赐教。好在林之洋的儿子在朝为官,有关情况,耳濡目染,大致了解,故由他讲述了武氏退位,中宗登基的一些过程,馆主特别询问了当朝对待边陲的一些有关动向,之洋尽自己所知一一做答,此间,岛人一直操鸟语,由阿五不停地为二边作着翻译,有馆人一直认真仔细地作着记录。直至华灯初上,有人来报,便宴已安排妥当,请客人入席,馆主方起身说;“穷乡僻壤,唯有粗茶淡饭,望勿见笑,不过,有关鳌鱼轶事,席间定向各位奉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酒席很丰富,大多是新鲜的海产,不乏有鲍鱼c海参c龙虾c大黄鱼等等,酒是当地自产的米酒,入口甘冽,后劲绵长,酒过三巡,馆主开始讲述鳌鱼。

    馆主说道;“相传在远古时代,金c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就变成了龙头鱼身,亦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说这鳌鱼尾巴一翘,东海里就竖起高高的海岛,身子上浮,海面上就会出现一大片陆地,裂嘴喝一口水,东海边就落一次大潮,一个翻身,就会引发飓风海啸c山崩地裂,可见这鳌鱼之巨大。由于鳌鱼作怪,本地常有台风越境,颠风挟潮,海水倒灌,淹没房屋和田地,为害甚烈。女娲炼石补天时,闻说此事,将石抛入海中,镇住鳌鱼,该石后被人称为镇鳌山,就在境内。鳌鱼被镇多年后,向观音臣服,观音将其化身为大龟,其性大为收敛,终日沉睡海底,不受骚扰,就不会无故发起祸端,故岛人出海捕鱼进出港口,都会选在午夜,此时,鳌鱼沉睡,船悄悄而行,每每平安无事,外来船只不知就里,误入鳌鱼海域,往往会惊动鱼群,引起鱼群包围攻击,其实,鳌鱼化身后,攻击船只,实为嬉戏,若非发怒,多半不会将船倾覆,当然,受困船只一旦一时经不住攻击,或有意无意间作出触怒鱼群之举,其厉害想必各位已经领教。但鳌鱼毕竟为神物,极喜洁净,一旦粘上肮脏之物,就会失去神力,很长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