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阳光总是很有活力,可我们的段海总是享受不了这份活力,段海还在被窝里面睡着。李铁匠早早的起来,把前两天几件农具,今天打好,送到农户手里面,毕竟到农忙的时候了,晚了,那这些农具就等到明天使用了。屋里的桌上放这早已经做好的饭,李铁匠把段海叫起来,告诉段海吃了饭今天跟他出去一趟。爷俩吃完了饭,李铁匠带着早上打好的农具,带着段海向县里走。把农具交到昨天的农户家里面,收了工钱,李铁匠带着段海到了县里唯一的义塾,本来赤县没有义塾,只有私塾,有跟多没有钱的交不起了学费,没有教学的地方。赤县本来就没有那么有钱,所以上不起学的孩子不少,县长看着这么多孩子不上学怎么行,不学无术,不识字,就没有前途。所以花了点钱找了个没考上秀才的童生教教,这名童生已经五十五了,孙子都快有了县长选了半天也就他的聘金少点,也就选了他做义塾的老师了。本来县长也没有多想让义塾教什么太多东西,能够识字懂理也就可以了。里面也就是教教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喻世恒言什么的。到十五六岁也就不会在让在这学习了。
李铁匠带段海来的就是这种地方,李铁匠想着自己没赶到好时候,怎么着也得让这个孩子学习识字吧。义塾的位置就在县城里面东侧,过了城门口东边就是,大门上面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两个大字“义塾”。这个还是赤县县长李光祖写的匾额,里面传来教书老先生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先生姓张,名冠,字:青友。
李铁匠带段海一进大门两边是茅草房,两个房下边都放着是十张课桌,向南的位置有三间房瓦房,左边那间是厨房,右边那间是教具室,中间最大,两边三排课桌,里面有一张讲桌,讲桌后面是孔子画像。
在两边的草房下面坐着十五名七八岁的孩子,有男有女,有的穿着灰色的麻布衣服,有的只是用大人衣服修改过的衣服穿着。怎么看着都不像是好过人家的孩子。大堂上面坐着几位十三四岁的孩子,手里看着书,摇头晃脑的念叨着。咱们的张老师就在茅草屋下,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背在背后,教着草堂房里面的学生。段海看见的就是这个景象。张老师看到李铁匠从外面进来,走到李铁匠面前,李铁匠冲着张老师行了个礼。
李铁匠说:“张老师,您真是赤县的大恩人呀,没有你,这些孩子可去哪认识字呀”
张老师回答说:“这些,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说这些做什么,李师傅您这是?”
很明显张老师看李铁匠身后的段海,段海眼里看着草堂下面的孩子们,害羞的地下了头。
李铁匠说:“段海,过来”段海默默的走到前面。
李铁匠手里指着段海,对着张老师说:“张老师,这个孩子苦呀,这是几天前,俺从东头山里面捡到的孩子,差点被山里的狼给叼走,我这是看着这个孩子可怜,也找不到家里人,我一个大老粗也教不了他什么。这不在您这学习学习,我一个大老粗别耽误了孩子”。
张老师把李铁匠拉倒一边,小声的对李铁匠说着些什么,时不时的回头看看段海。最后张老师答应了李铁匠的要求,可以让段海在这里学习,不过出了什么事我可不负责。李铁匠听张老师答应段海在这里学习了,高兴的不行,立马从兜里拿出昨天卖蛇胆蛇皮的钱,交给张老师。张老师微怒,你这是干什么!!你看这里的孩子,我要是图你这个,我早就不在义塾教,早早拿回去,别伤了情分。李铁匠收回手里的银子,口里连连到,我错了,我错了,可我也不能让您白白的教是不是。您看。。。。张老师盛情难却,对着李铁匠说:“这样吧,你每个月给送来点粮食就行了,这些孩子有的家里确实困难,家里自己的温饱都是问题,能救济点就救济点”。李铁匠回答的到是挺干脆:“行,保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