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唐都长安。

    齐王李佑在右领军衙中上吊身亡,李世民接到消息后怒不可竭,着令刑部调查,欲严惩禁军统领,又令加强对废太子李承乾的看押。

    同日,新罗国求援使者携新罗女王善德的血书抵达长安,李世民吩附行馆款待,并没有立即给他们回音。退朝后随即召了长孙无忌,房玄龄,诸遂良,魏征,李绩等尚书省六部十余重臣到含心殿议事。

    李世民询问众臣:“众卿如何看待新罗国一事?有何建议?”

    诸遂良居先禀道:“皇上,臣以为此时不宜为战,一是国库现今并不充盈,去年出征突厥军队损耗极大,偏年又逢乱兵,朝庭元气并未回复,第二,高句丽百注新罗三国均地处关外,属寒冷国家,此时天寒地冻,北国冰封,我不占时。第三,战地遥远,战线太长,粮草后勤恐跟不上,不占地利,第四,此三国属邻近部落互战,我唐军出征,并不占人气,是为不占人和,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臣以为此时出兵不宜。”

    李世民沉吟着不语,过得片刻又问兵部尚书李绩,“李卿,你看如何?”

    卫公李靖辞官归隐后,李绩便为军中第一号人物,其军功威望名声朝中无人能及,若说战事,他说一句话便算得掷地有声,即便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但李绩向来是以智谋出众闻名,自居高位以来,时时便战战兢兢,自避锋芒,历代开国功臣如若功高震主的,又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一时的威风也许换来的就是九族的灭亡。李绩对家族弟子限制更严,也从不贪恋高位,所幸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历代皇帝心胸都不及他的不世出的伟人,对贤才能臣的求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便以房玄龄例,儿子谋反,拿到以前任何一个皇朝,那也是灭族之罪,可李世民只禁了他儿子与自己女儿,并无责罚其家人,可见李世民确实胸心不凡。李绩对李世民性格知之甚深,李世民半年前就派了将作大监阎立德等到洪州、饶州、江州,造船四百艘,近些时候曾着令兵部加紧训练,又令兵器司大量冶炼兵器,又存了大量粮草在北边营州以及东边的古大人城,种种迹向早已经显示有动兵的意图。

    其实李世民确实有这个意思,他本就是个马上皇帝,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这十余年来治理国事,早把马上功夫闲得忘了,临到老来,忽然心血来潮,想再为自己添一笔功绩垂留青史。

    李绩瞧着他眉眼中那种跃跃欲试的神情,心中已经明了,便说:“皇上,此战如右相所言,的确是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但有一点我们占优的,那便是高句丽三国均属弹丸小国,我大唐雄兵若出,若快兵进击,以多攻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定当取得佳绩!”

    李世民眉毛一扬,叫道:“好,好一个快兵进击,以多攻少,想我等当年三十八路反王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天下,哪一时又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

    余下几人均都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便都不再言语,李世民又道:“长孙爱卿,你且随朕走一趟右领军!”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心道终于来了!李世民是想去最后一次见他这个大儿子了,也许日后便再无相见之期,李世民此举也有马上立太子的意图了,拉自己一同去,一是自己是他最宠的大臣,二来,他又是想立的新太子李泰与废太子李承乾的亲舅舅。

    遣散了众臣后,李世民着了微服与长孙无忌与几个侍卫来到了右领军,李世民与众侍卫都穿了民服,就是想不惊动外人,守卫也不认得他,但长孙无忌这个当朝大员却是识得,没费什么口舌,几个人便取了通行令进入狱中。

    李世民心里很难受,反兵之乱杀了牵连近千的人众,半月前又赐女儿高阳与房遗爱毒酒之刑,今日中李佑也自杀而亡,虽然对李承乾极度失望,但终是杀心渐去。

    来到李承乾的囚房门处,长孙无忌吩咐守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