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盛宣怀这样的商场老手,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办。他已经得到了600万英镑借款的外资保证,而且,那些原来的商办铁路公司资金大半未用,他有足够的资金条件来实现平稳的“国进民退”。

    但他为什么就是不拿出具体的国有化方案?没什么,是他商人思维的老毛病发生了作用,他认为,这将是一场他所掌握的邮传部与地方督抚及商人们控制的地方铁路公司间的商业谈判,而在谈判一开始,如果公布出具体的接收办法,就等于一下子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那还有什么可谈的。于是,他发给各省要实施铁路国有化的电报中,根本就没提出什么具体的接收方案,而是让相关的川、鄂、湘、粤四省督抚先清查帐目,汇报家底,以便于中央接收,在摸清各省铁路公司的家底之前,他是不会亮出自己的接收方案的,就是在摸清人家的家底之后,他也不提出接受方案,而是试探性对针对每一个省,半明半暗地提一种方案再进行试探,以便在多次讨价还价中,获得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盛宣怀没有提出铁路国有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并不意味着他心里就没有一套完整的想法,实际上,他一开始就揣着一套小九九,谁也想不到,他的第一方案,竟然是将川、粤、湘、鄂四省现有铁路公司的全部资金冻结,在公司经过核算后,将原来的股票全转成国家股票,股东还是那些人,只是手中的股票由原来的商办铁路公司的股票转变成了国有铁路公司的股票,资金也不抽回,还放在公司里用于铁路建设。

    也就是说,国家不用支付任何现金,只是开据一张未来可享有利息和红利预期收入的股票,就将原来属于商办的铁路公司收归国有了。

    盛宣怀的这个计划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所以一听到盛宣怀的这个名字,刘鸿逵顿时大为不悦。

    毕竟在铁路股票之中各方各面牵扯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