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首先说了下袁耀以后参政的事,还有一个月后举行袁耀成人礼和开府的事,众臣自然又是一番行礼和恭贺。
接下来就是早朝的正题了,袁术身边的小黄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话音刚落,杨弘就跳了出来。
“臣有本奏,臣前些日子夜观星象,算到今年中原包括淮南之地有大旱灾,臣为防有错,还特意派人去曹操那里查了一下,发现那些民军都在全力挖沟渠储水,以备浇灌,看来旱灾是属实了,如今我们也应该早作准备了。”
袁耀有些惊奇,没想到古人夜观星象的本事是真的,而且在有真材实料的谋士中还很普及,那看来猪哥借东风应该也不全是罗贯中虚构的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文化瑰宝啊,后人没能力继承,就否定他的存在,贬之为迷信,一心去追求西方所谓的科技真理,真是愚不可及。取长补短没有什么,但是丢了祖宗的传承,那还有脸自称龙的传人吗?到最后只不过是一个长着东方面孔的西方人而已。
袁耀一想到后世的这些情景,就忍不住叹息痛恨,不过以前只能徒自发发牢骚,无可奈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到了三国,只要统一全国,就完全有能力彻底地改变历史了,哪还会有什么五胡乱华,到时候中华就要一直牢牢地屹立在世界之巅。
袁术听了杨弘的话,不以为意,毕竟哪年没有旱灾洪涝的,最多收成少点,哪需要做什么准备啊。
所以袁术很随意地点了点头,准备就这么揭过这件事了。
袁耀看到袁术的反应自然急了,连忙说道:“启禀父皇,儿臣前些日子有仙人托梦,也告诉儿臣今年有大旱灾,若是不提前准备,恐怕会颗粒无收的,江淮之地将会十室九空的。”
古人一般是不敢拿仙人托梦乱说的,所以袁术还是很相信袁耀说得话的,这才对旱灾重视起来,开始询问杨弘如何来做准备。
“那伯玄(杨弘字,查不到,自己随便取了个)可有良策应对。”
阎象和杨弘看到袁术果然能听进去袁耀的劝,顿时开心起来,就连仿佛一直独身于事外的袁涣都好奇地看了袁耀几眼,袁耀的感觉那是相当敏锐的,自然感受到了众人的眼光,但是却发觉一道分外炽热的眼光从那四个凑数的文官里射出来,袁耀微微偏了偏头,用眼角看了一下,发现是那个叫舒邵的侍郎,就是刚才在午门向袁耀行礼后没有攀谈的第四个人,袁耀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舒邵这两个字,发觉似乎在书上看到过,好似有点印象,又好似没有,只能暗暗地记在心里,反正看那舒邵的表情,估计是想来投效的,以后自然会弄明白的。
这也不能怪袁耀不记得了,这舒邵虽然在三国志袁术传里有记载,但也只是出现一次而已。
袁术于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灾与大饥荒,实力严重受损,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当时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斩之。仲应:“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袁术受感动,乃下马牵之曰:“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邪?”,乃听从仲应之言。然而为时已晚,此时袁术的衰败仅仅靠散粮救济百姓已经无法逆转了。
但是从这段记载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舒邵不怕死,能为民请命,品德好;二,舒邵有比较好的才能和见识。
有这两点,舒邵就至少是个太守之才了。
杨弘胸中自然早有对策,很自信地说道:“启禀皇上,臣只想到了两点,一是要多挖沟渠储水,以便浇灌,二是要停止拉壮丁充军,以保证民间有充足的劳动力。”
袁术听了有些不悦,多挖沟渠他没意见,但是扩军是他一向的主张,军队的战斗力比不上曹操吕布那些诸侯的军队,就想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