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首咏牡丹的诗,成就了百花之王牡丹的天姿国色。

    大多清楼女子多赋以花名,鸨母期望那些女子都能够成为解语花。但牡丹之名却不多见,皆因一般的女子配不起这花王名。可牡丹姑娘因来清楼之前原名就称做牡丹。

    牡丹原名白牡丹。白父原是洛州一举子,多年求取功名无果,郁郁寡欢,牡丹之母长年劳心劳力,终于撒手人寰。牡丹自幼聪惠,常在父亲膝头读文吟诗,深得其父欢心。

    白父酷爱牡丹,尤爱“御衣黄”和“二乔”。“御衣黄”又名“御袍黄”。其花如御衣的黄色,高贵典雅。初开时浅黄色,盛开时则为黄白色。“二乔”是同株c同枝可开紫红c粉白两色花朵,或是同一朵花上紫红和粉白两色同在,甚为奇特。

    故白父为其女取名牡丹。

    白父逝去后,婶母无良,将牡丹卖入倚红园。鸨母没有为牡丹更名。只去了姓氏。

    但牡丹不是以其美貌得到花魁之名,其人虽也算的国色天香,若单论长相,排不进“名花榜”的前五名。

    牡丹闻名天下并非因其容貌。是因一个男人。

    三年前的状元邹士龙。

    邹士龙三篇文章似锦绣,御笔亲提榜上名。这就是所谓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殿前的对答如流成就了邹士龙状元之名,同时也成就了倚红园的花魁牡丹之名。

    邹士龙幼时家境虽贫苦,但读书十分用功。十年前,牡丹是在破庙拣到邹士龙,并将其妥善安置。连续几个月请了成名的十几个夫子,可人家还没教几天,就甩手走了,一时间众人皆不解。最后牡丹托人细问,才知道原来是夫子们不愿在清楼教,要教也可以,得换个地儿。

    可牡丹不同意,一则邹士龙进出清楼被人看见终是不妥,二则离了牡丹的眼线,那么牡丹便没法时时检查他的功课。

    夫子不愿教,牡丹不愿放人。后经反复思量,牡丹决定自己教。一边做着清倌为邹士龙集攒买书费用,一边严格督促邹士龙用功。五年后,邹士龙龙虎榜上头名夺冠,首一件事就是先去倚红楼接牡丹。

    牡丹之才天下闻名。花魁之名不期而至。

    郎远回京述职,闻得此事,大赞牡丹。于是差人每日上门求见,牡丹也终为其诚心所动。彼时,郎远已娶妻,便想着把牡丹娶为平妻,因牡丹十分喜爱西湖之美,于是郎远便买下西湖边一座小楼,把牡丹带来杭州安置,并为那楼取名西楼。

    西楼之于牡丹正如《黄鹤楼》之于崔灏。大才子的一首名诗终令黄鹤楼成为天下三大名楼之一。而牡丹的深情也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楼成了天下闻名的痴情地。

    所以,西楼出名是在郎远入狱之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月满西楼离人影,不见燕子回时路”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一寸相思一寸忧,寸寸相思断肠愁。”

    “目穿长路倚楼中,几回魂梦与君同~~~~”

    一首首是对郎远的满腹深情和等待。

    牡丹思念郎远,便日日写着思君的诗。

    那时节无论谁来请,牡丹都不下楼。她说,倘若候爷差人来,牡丹不在,一旦错过,将终身悔恨。

    那时节,几乎人人断定四方候必死。

    那时节,于牡丹而言愿负如来不负君。

    浓浓相思,寂寂等待。

    食知无味,愁云暗凝。

    那么牡丹之死就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那样的病弱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