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销售,商民两便;给成都平添了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
到了清末民初,便有那无聊的文人写了下面一首竹枝词,单道成都北面不远处的一个名胜境地:
芙蓉花飞绿茵铺,蜀中三月游桂湖。春风拂得美人面,笑语可传墙外无?
说的就是成都附近新都的桂湖公园。这公园乃因明代才子杨升庵居住于此,曾植桂花树几株,后人铺衍而成。到清末民初已成为成都附近的一大名胜。这新都又有一名刹曰:宝光寺,香火鼎盛。附近几个州县的善男信女在宝光寺烧香拜佛之后,都要顺便游桂湖消遣。
这天下午在桂湖边二十几许的素梅带着一个十三c四岁的荷香分花拂柳而来。素梅身穿月白短袖絲质旗袍,乌黑发髻盘在头上,手腕上带一只黄澄澄指头粗的金手镯更衬托出她手臂的白晰。一张瓜子脸略施脂粉,白中透出红晕。身高约一米六五左右,长身夭夭。穿一双白色的高跟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只见她对荷香说到:“荷香c我们到前面的茶亭休息一下,从庙子里过来走了半天了,脚都酸了。”荷香说:“少奶奶c你是天脚还怕走么。”素梅笑骂一句:“死女子!”清末民初蜀中风气未开,好多乡下女子都还缠脚。故素梅是天脚荷香有时还取笑她。二人虽是主仆关系,但素梅丈夫到北京去谋官,一时半会还不能把素梅接去。故主仆二人关系很好,可以说是闺中密友。二人进得茶亭,店婆子一看是个有钱的主,忙满脸堆笑迎上前来道:“二位小姐请坐,请问要喝什么茶?”荷花知道素梅的秉性,便道:“游桂湖当然是喝桂花茶啰。”这桂花茶乃是将头年八月的桂花晒干密封在坛子里,次年的二c三月拿出来和绿茶一起冲泡,桂花与绿茶叶绿白相间c清彻澄碧c清香溢人。店婆子一听忙对店小二喊道:“幺师c两碗桂花。”"幺师应声提了长嘴茶壶,托了茶船子c茶碗c茶盖,将两个茶船子往茶桌上一扔c茶船子在桌子上几个旋转落定,幺师顺手把茶碗往茶船子里一搁c这只手提的长嘴壶冲出滚烫的开水,然后另一只手托的茶盖子盖在茶碗上,一气呵成,一碗桂花茶就泡好了。素梅又要了新都的特产桂花糕,主仆二人就边品茗边吃糕,在茶亭里休息。
主仆二人正吃喝间,茶亭外走进一个相士。清末民初蜀中流行《麻衣相法》,故专有以此为业谋生的人,俗称相士c或看相的。相士中又分为三六九等。一等的开馆c二等的住店c三等的游走城乡。这一二三等的划分倒不是依谁看得准或者看不准,而是依生意的好坏。生意各做各,好坏大不同。做得好的就有钱开馆c有钱住店c生意不好的就只有游走街头巷尾挣一个钱吃一个钱。看相全靠社会经验c人生阅历。相书只是个参考和书里的词汇说法。如天庭c地角c五岳四渎之类,而不是真能从相貌上看出富贵穷通,贫贱寿考。看相一定要结合实际,完全按相书来,必定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正在进门缓行的相士手撑一块长方形白布,布上画了一张人的脸像,上面写些什么财帛妻禄c印堂耳垂之类的相法术语。然后左右八个大字:师承柳庄,相法麻衣。意思是他《柳庄相法》《麻衣相法》都会。他走得慢的目的是在对店内茶客的观察,几个小学教师模样的人c新潮,不信这些;几个老者c没钱c人也活夠了,不感兴趣;其它几个新都街上开铺面的生意人正在说生意,去打挠只会自讨无趣。他把目光转向了荷香主仆二人。主意一定,他缓步走过来,左手拿他的白幡,右手一抬施礼道:"小姐,山人施礼了!我看小姐眉如远山,常含云恨雨愁;眼如春水,难消深闺幽怨。可容山人为你看一相"话才说完荷香就骂开了:"滚!我家少奶奶乃千金小姐c大家闺秀,岂容你贼眼乱睃!"相士脸一红正待发作,眼看二人就要吵起来,坐在傍边几个小学教师模样的人中一个青年说道:"相师,算了,她是丫头子,你不要跟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