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好程序,对好刀,顾飞一脸期待地按下启动。
很快“卡”地一声,他又听到一丝异常脆响。
顾飞打开仓门一看,就是一阵懊恼。原来背吃刀量过大,一次切得太深,刀具又给干掉了。
数控刀具就是这么坑爹。
说它硬也确实很硬,削铁如泥根本不在话下;说它脆更是脆,只要轻轻一磕或者掉到地下,八成刀尖就报废。
一号有的是刀具,一把坏了立即又出现一把。要不是想锻炼顾飞的装刀对刀技术,估计它还能让残损的刀具直接还原。
既然一次切深大太,那就分几次切。
顾飞又开始改程序。
时间匆匆如流水,程序改完后顾飞赶紧继续启动器。透过仓门,他紧紧盯着里面的械动作,更是放在暂停按钮上,以便床发生点什么,第一时间可以采取措施。
“你用不着像这样死死盯着里面的,换耳朵听吧。仔细去感受加工的声音,出问题很容易察觉的。”一号指导顾飞。
顾飞不明所以,不过他知道一号是大神,听它的准没错。
其实上一号确实没骗他。
在械加工过程里,如果想知道是否发生加工异常,通常耳朵比眼睛更准确。
因为再好的眼神也不大可能在冷却液和切屑飞溅看出高速旋转的刀具或者工件是否破损,而耳朵不一样,它能轻易分辨出加工异响。
不过国家有些蛋疼,总喜欢指划脚。它通常要求加工人们戴上耳塞。美其名曰防止燥音污染,保护工人听力。
这本意是好的,只不过一旦发生意外,几乎没人能及时发现。
报废产品或把刀具干掉还是小事,把操作人干掉或者把主轴毁了甚至整台器都报废才是麻烦。
记得有回有一台1880加工心,轴(第轴)的承重带忽然断裂,整个轴生生从高处砸到工作台上,过了n个小时居然都没人察觉。
那器用的是国产的ds系统,发生这等重大异常,这坑爹的系统居然不会自己停下报警。后面发现时,别说工作台就是第四轴也给完全毁了。
言归正传,
一次切太多,就分层切。
转速太高,就降下来。
进给太猛,就减低点儿。
加工起来火花四射,就开冷却液。
表面粗糙不够,就多加把光刀。
接口不垂直,就加退槽刀
顾飞就这样边试边改,一点一点完善着加工过程。
改着改着,他不禁摇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优先招有经验的人的原因了。如果没有一号,有哪个公司会愿意这样让顾飞折腾着去学技术。
又过了大半个小时,顾飞终于停下。
改改到眼前,刀具都已经添加了好几把。一眼望去,刀架上一字排开亮铮铮的刀具看起来倍儿威武和专业。
开始时的程序更是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原本寥寥的几行现在已经变得臃肿冗长,看着让人心潮膨拜。
启动!
结束!
到底顾飞还是把零件的第一小截给弄了出来。
一拿着卡尺,一拿着刚取出来的亮晶晶的小圆柱,顾飞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卡了好几遍,终于露出了笑意。
“一号,看见没?我终于把前面的给作出来了,而且尺寸完美。”顾飞高兴地扬着里的产品,对着空荡荡的大厅直喊。
“不错。”一号还是很有人性的,它给顾飞加油,说道:“后面还有两截,加油吧。”
顾飞眉开眼笑。
只要弄出一截,后面两截不过大同小异,根本难不倒他。再给他点时间,准能把轻松地把这产品给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