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去学校找了梅亦皊。
梅亦皊自然也知道了家里的态度,当她听到姜南要去南边时,脸还是白了下去,一双眼睛里已经涌出了泪花来,“你你不要去”
姜南却已打定了主意,他细细劝着她,把自己的计划讲给她听,“此后,我就会扬眉吐气的去你家了!”
梅亦皊听了这话,红了眼圈,看得姜南心里酸楚不已。
这是个多大期望,而这个期望,是支撑着两个年轻人趟过艰难,走到一起的唯一支柱。
姜南拉住了梅亦皊的手,叮嘱着,“你要记得我一句话——千万别去张初府上做家庭老师,啊。”
梅亦皊点着头,姜南放下了心。
在五天后,梅亦皊送姜南上了火车。
火车徐徐开动着,梅亦皊在站台上朝着窗口的姜南招着手。梅亦皊的身影在站台上显得那样纤弱,叫人忍不住想把她拥在怀里。姜南用力的摆着手臂,“等我,亦皊”
渐渐的,她的身影缩成了一个小点,再也寻不到了。
姜南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快些赚钱回来,风风光光的娶梅亦皊!
到了舅舅那里,姜南卖力的学着事做。因为识字,帮着舅舅管着帐。
到了第一个月里,姜南在舅舅家用过了饭,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偷偷数着舅舅发给他的大洋,他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三块大洋!自己竟然和爹挣得同样多了,这样下去的话,不需要一年的光景,他至少就能攒下二十块大洋来。
姜南小心翼翼的收好了大洋,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未来。
他要在舅舅这里做一年的工,那时候就可以有三十块大洋的积蓄了。除了二十块大洋给梅家外,他还可以把现在家里的房子卖了,再买间大房子,最好是两进的院子,叫父母和他与梅亦皊一起住。那时候,就算生几个小毛头,在院子里也是能跑开的。
姜南两只手枕在头下,傻呵呵的笑起来。
想到了未来,姜南第二天又充满了力量。他帮着舅舅搬货,把平生没有干的力气活都干了。还帮着舅舅记帐,点货,一个人顶了三个人的活计。看得舅舅欢喜得不得了,人前人后都夸他。
而姜南最开心的事,就是接到从界州寄来的信。梅亦皊那娟秀的字跃入他的眼帘时,姜南总会扬起嘴角来。一股甜蜜,溢满他的全身,姜南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慢慢的,梅亦皊的信就少了。姜南暗里猜想是梅家嫂子管得严,梅亦皊没了时间写信。他也没多问过,一直努力的帮着舅舅。
直到父亲又来了信,说要来舅舅这里,姜南见了匆匆写信回去,他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急。可是,这封信后,他再没收到父母的信。
舅舅让人回去打听家里的消息,可是过了段时间,连舅舅也不再提起界州的事了。姜南以为,父母许是又想通了,只等着他回家去。舅舅因生意上忙,自然会顾及不了太多的家事了。
姜南便没再问起。
那一天,姜南永远不会忘记。
舅舅的米行来了一群大兵,他们说要征军饷,二话不说,把舅舅铺子里的米扛起就走,他和舅舅跟在后面追,一个当兵的举着枪就朝他的脚下放了一枪,他就吓得双腿发软,再不敢动一步了。
舅舅拉住了那个似乎是当头目的士兵,把身上的十块大洋拿出来,跪在士兵脚下,苦苦乞求,“军爷军爷,您给我留些罢,这可是我们铺里的所有米啊!”
当头目的士兵举枪给了舅舅一枪杆子,把舅舅打倒在地上,士兵犹不解恨,狠狠的骂,“老东西,再敢追,我就让你死在老子的枪下!”
舅舅趴在地上,不住的哎呦着,眼睁睁的看着大米被士兵全部扛走。那是舅舅铺子里所有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