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让你爹做就成,不要逞强。”
“好的,那爷爷我先去了。”说着黄炳林起身,向外走去。
“这孩子,”老爷子摇摇头:“是真长大了,懂事了。”
当黄炳林来到自家田头的时候,黄金文已经收拾好农具,正准备往回走。见到炳林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紧接着眼角一阵湿润。自家儿子一年四季在家待不过十天,自己天天听着身边人喊着爹c儿子之类的话,哪能不想儿子呢?
“爹!”黄炳林喊了一声。
“娃儿,你怎么来了?”黄金文别过头去,装做整理农具,偷偷抹眼角。
黄炳林笑了笑,眼角也是有些涩,上前扛起边上的木犁:“爹,走吧,”
“那把犁重,还是我来吧。”说着黄金文伸手就要接过去。
“不用,这点重量儿子担得起的。”黄炳林说道:“咱们走吧,爷爷他们或许已经在等着了。”
这时从另一头走过来三个妇人,却是黄家老太太陈氏和黄炳林的大伯母王氏和二伯母郭氏。
老太太陈氏年近六十,头发有些稀疏,但梳得整齐,看上去就不是好相与的。紧跟在后边的是大伯母王氏,穿着崭新的银红色褙子,一条乌黑油亮的辫子在头顶盘了个发髻,上面还插了一根鎏金的小凤头簪子,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在农村贫苦人家也是件奢侈的发饰了。在最后的是二伯母郭氏,二叔黄金福虽然挣得最多,二伯母郭氏却很朴素,一身粗布衣服,头发有些散乱,还有些许泥垢,才二十五六正直青春艳丽的年岁,脸庞上的光泽已经暗淡了下来,双手上还有不少干裂的痕迹。
“奶奶,大伯母,二伯母。”黄炳林恭敬的喊道。
“嗯。”老太太看了一眼黄炳林:“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到。”
大伯母王氏瞟了一眼,轻哼了一声,别过头去:“已经很晚来了,还想站这田头过夜吗?”
郭氏说道:“回来就好,赶快回家吧。”
“回家再说吧。”陈氏点头。
太阳渐渐落下最后的余晖,东方升起一轮明亮的圆月。温柔舒适地洒在众人身上,拉出长长的暗影。
当黄炳林他们进大门的时候,月亮已经完全出来了。各人回到各自的屋子洗过手歇息了片刻,来到主屋前的空地上,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黄家人选择在这里吃晚饭,主要是为了借天光不费蜡油,老天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屋门前摆了一个大桌子,在黄炳林眼中,这套桌椅可以说在黄家最好的家具了,不得不说清朝的桌椅做得好,即简洁明快又细腻精致,连乡下桌椅都如此精良。这东西要是放在21世纪,一张板凳没有红鲤鱼看都别看。
当黄炳林进来的时候,老爷子已经坐在了主位上,面前摆了一碟炒花生和一杯劣质的麦酒,而其他位子上只摆着窝窝头还有一点青菜c腌菜和稀粥。
老爷子左下首坐的是老太太陈氏,下来是大伯母王氏和二伯母郭氏,身边是他们的儿女。黄金权和妻子王氏育有一儿一女,大郎黄家勇,十六岁,目前在县城书塾读书,女儿黄燕十三岁;黄金福与郭氏膝下有两儿两女,十四岁的二郎黄家其和三郎黄家秉,十一岁的二女黄婷婷c五岁的黄小梅。
右下首是大伯黄金权,下来是黄炳林的父亲黄金文。黄炳林和亲弟弟黄华则在最后边。
清代的官僚主义是非常鼎盛的,即使在农家小院里,也是等级分明。所有人的座次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轻易不得逾越。
大伯黄金权是读书人,虽然考了十几年都没能拿个秀才,不过小小也总算是个童生了,算得上是读书人。老爷子和老太太自然看重自己的大儿子,将振兴黄家的重任全寄托在了大伯身上,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会优先大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