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最新章节!

    第一章

    [1]阿歇尔(Ussher),又译厄希尔、厄色尔。相关材料请参看朱狄《艺术的起源》第13~15页及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谁先谁后,有争议。这里不讨论。

    [3]如果加上奥尔梅克,是“六大文明”。

    [4]《明史·志第五十七·食货五》:“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1600年后的黄金白银比例是1:4,后来又变为1:5(《明史·志第五十四·食货二》)。1644年后由于白银大量流入国内,当时黄金白银比率为1:8左右,按照当时5500荷兰盾=110盎司黄金≈880盎司白银(1盎司=28.3495231克)。古代1斤=16两,1两白银≈37.3克,换算出来,1荷兰盾≈0.567克黄金≈4.536克白银≈0.1216两白银。

    [5]请参看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欧罗巴的黄金时代·北部欧洲》。

    [6]请参看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奥维德《变形记》。

    [7]见《礼记·礼运》。

    [8]见《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9]见《荀子·王制》:“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10]见《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1]见《荀子·王制》:“君者,善群也。”

    [12]罗马人赶走最后一任“勒克斯”(部落王),是在公元前509年;屋大维成为皇帝,则是在公元前27年。

    [13]关于城邦与公民的解释,见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本)。

    [14]见《古文字诂林》第四册。

    [15]见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6]法家从不讨论为什么要有君主,他们对君主和君权的维护是无条件的。

    第二章

    [1]请参看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北京燕山出版社1985年版。

    [2]古老文明的创造者都是农业民族。埃及人把自己的国土称为“克麦特”(kmt,意思是有别于沙漠的“黑土地”);古巴比伦的一份文献称“田地是国家的生命”(见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第101页);而在印度,“田地被小心地测量着”(《梨俱吠陀》)。

    [3]请参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安特卫普的标牌,见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逃亡的农奴因城市而自由,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福建客家人的土楼堪称“迷你型城市”。它的外圈是夯土而成的厚重的墙,上面有箭垛、枪眼和瞭望哨,正中则是公共空间。居民平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有事集中起来商量。如果遭遇侵略,则同仇敌忾。

    [6]见《国语·周语上》:“兽三为群,人三为众。”

    [7]主即“炷”的本字。小篆的主字,像一盏油灯之形,上面的一点代表灯芯上燃烧的火苗。所以,主的本义即指灯芯。主字后来多用为主人、家长以及主持、掌管等义,故另造“炷”代替它的本义。《说文·丶部》:“主,灯中火主也。”本义为灯头火焰。

    [8]最早实现了“中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