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太远,“部队希望明天有机会拉近距离。”伦斯德同意,于是下达命令,装甲车于二十四日暂停前进。所有人都认为这次停顿不过是个暂时的措施,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
而在藏匿于德法边境树林中的行动总部列车上,戈林元帅(Herman G .ring)也因为装甲部队不断挺进的消息而越来越焦虑。不过,他担心的倒不是侧翼暴露或机械故障。虚荣心极强的戈林是德国空军元帅,他担心这些引人注目的战术,剥夺了他的空军在即将到来的胜利中分享的荣耀。
五月二十三日下午,当一名副官传来装甲部队的最新战绩时,他正在列车旁的一张大橡木桌上工作。看来,敦刻尔克跟整个海岸可以在一两天内拿下。戈林重捶桌面,咆哮着说:“这是空军的大好机会!我必须马上跟元首通话,立刻接线!”
电话立即接通希特勒在德国西北部艾弗尔村(M ünstereifel)附近的森林总部。戈林滔滔不绝地陈述己见:德国空军展现身手的时候到了。如果元首能命令地面部队退后,赋予他行动空间,他保证他的战机能独力歼灭敌军……这会是一次低成本的胜利,功劳将属于跟新国家社会主义帝国站在同一边的空军,而不是那些陆军将领和保守的普鲁士贵族。
“戈林那张大嘴又在胡说八道了。”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少将(Alfred Jodl)说。戈林打电话来时,约德尔和其他几名参谋官正好围在希特勒身旁。
事实上,戈林对希特勒知之甚详,每句话都打在他的心坎上。而且,他正好赶上希特勒耳根子最软的时候。几天来,元首越来越担心装甲部队的安全。在最高统帅部,凯特尔(Keitel)和约德尔少将向他提出警告,表示佛兰德斯的地形不利于坦克作战。另外,一九一四年的往事也不时萦绕在他的心头:当时显然已溃败的法军上演了一出“马恩河奇迹”(the miracle of theMarne)。
一战还在他的心头笼罩另一层阴影:法国是真正的敌人,巴黎是真正的目标。上一回,整整四年时间,这座伟大的法国城市始终在咫尺之外可望而不可即——而这次绝对不可重蹈覆辙。是要运用坦克把英军筋疲力尽的九个师逼到海里?还是保留坦克战力,用来对付法军为了防卫巴黎及法国南部而刚刚集结的六十五个师?面对这样的抉择,谁不会选择戈林提供的这条好走的路?
在这种心态下,希特勒隔天早晨(二十四日)飞到夏维尔跟伦斯德将军商议。这是一次最称心如意的会议。保守的伦斯德说明他已经下令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好让其余兵力赶上队伍。他接着建议下一步行动。步兵团应继续攻击阿拉斯以东,不过装甲部队应坚守阿运河阵线,轻松收割被B集团军从包围圈另一端逼退至此的英国远征军。
这项计划与希特勒的心意不谋而合。他立刻批准,并且强调必须保留坦克战力,以便投入未来的作战计划。除此之外,他表示继续缩小包围圈只会对戈林的轰炸机造成阻碍——这个考虑恐怕会让斯图卡飞行员大吃一惊,因为他们莫不以精准的轰炸能力而自豪。
中午十二点四十一分,元首授意下达新的命令。这些指令不仅确认了伦斯德于前一天发布的“休止令”(halt order),更让暂停命令变得具体而明确。将军前一天并未明白指出部队应该在哪里暂停,几名装甲师指挥官偷偷前进了几英里。希特勒纠正这项疏忽,详细说明坦克应据守的明确地点:
往阿拉斯西北方前进的部队,不得越过朗斯—贝蒂纳(B éthune)—艾尔(Aire)—圣奥默—格拉沃利讷的整体阵线。在西侧,所有机动部队原地集结,等待敌军自行落入上述
的有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