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开学典礼头一天,大家如期赶回京城。连日马不停蹄的奔波,一路接二连三的事故,即便是正当年少,也有些应接不暇。这些日子虽然短暂,但都仿佛经历了岁月沧桑,一幕幕就如初秋的浮云,片片流过。好在有半天的调整时间,除了睡觉大家几乎什么都没干,连续睡了半天一夜才缓过来。
按制每年的七月卅日,即开学前一天,要进行新学期的筹备工作,包括每隔一年新生的典礼c分班c领取新书,交代各学馆的课程安排,新老学生报班等等杂事。
开学典礼简短隆重,太常代表当朝对新生慰问,博士祭酒代表太学对学子表示欢迎,新生对老生拜礼,之后太常带领官员离开,学生开始着手准备工作。
本次太学入学400名,按入学排名,前160名,分为甲班,后240名分为乙班。甲班也叫君子班,乙班也称术数班。虽然名义上是分开了,但在太学中的主要课程中还是在一起上的,只有少量的专修课程才分开。
北朝太学的课程主要是经学,不像南朝玄学等都学。东汉到北魏立国,经书仍主要是以七经为主,包括《论语》c《孝经》c《诗经》c《尚书》c《礼记》c《周易》和《春秋》。其中《论语》和《孝经》是太学前主要学习和入太学主要考试的课程,进太学以后五经为课程基础。
南朝也很重视太学,而且思维很开放,不拘泥儒家单一思想,玄c佛c道都接纳。南齐武帝永明三年,王俭以宰相兼国子祭酒的身份,每十天到国子学一次,“监试诸生”,使衣冠翕然,并尚经学,儒教大兴。梁国,五经学馆的博士们皆精通儒学。贺瑒精通《礼记》,馆中生徒常百数,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沈峻博通《五经》,尤善三礼,讲授时听者常数百人。
北朝道武帝建国伊始,则以经术为先,置《五经》博士,到天兴二年《五经》群书又各置博士,分科学习。每经的学习除传统内容外,引入了经注的内容,现在比较盛行的经注有王弼的《周易注》c何晏的《论语集解》c杜预的《左传集解》c杜预c服虔的《春秋注》c何休的《公羊注》c麋信的《谷梁注》c郑玄的《孝经注》等。这些经注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将经学推到另一个高峰,无论北朝南朝都欣然接受。
除了五经大班之外,小班君子班另外学习琴棋书画,又称“四君子学”。其中,一科为必修,其他最多三科,至少学两科选修。琴和画只能甲班学,棋和书法乙班也可以选学。教课的博士,有经学博士兼课,也有单独的。如太学博士柳谐先生,既善于讲《毛诗》又善于鼓琴。他在琴艺上功力突出,曲调与手法皆有独创,弟子翕然从学。新晋升的博士魏收,善讲《春秋》,长于辩论,还是个围棋高手,兼讲围棋。
乙班为术数班,另外学习一些内容,主要是术数,教授《九章》c《七曜》c以及前算生博士殷绍的《四序堪舆》等。另外还有兵法和技击,但这个是选学课,甲班的人也可以学。
时下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喜欢技击比赛和对弈比赛,所以太学也设了这两科作为辅助,并参加官府定期组织的相应比赛。技击兵法优异的虎贲羽林军队会选取做下级军官或文职。
太学里每个经学内容由一至二个博士教授,每个博士占据一个学馆,每个学馆再配置两个助教,这样每个学馆都有了对应的名字,如魏博士馆c常(漺)博士馆等,学生依据每学期报名上课内容,经常穿梭于各个教馆之间。
太学满学制为8年,每二年一次考试:学满两年,试通二经补文学掌故;文学掌故满二年,试通三经,推其高第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二年,试通四经,推其高第为郎中。郎中满两年,试通五经,推其高第随才而用。因此,通常新生第一个二年学度都把五经全报名,这样两年底考试五科通过两科的把握性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