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游历时唱和的,有歌功颂德的意味。当年王仁裕是在蜀为臣时,随前蜀后主驾临梓童山,为应对帝诗而和了这首《幸秦川上梓潼山》。而此时吟诵这首诗,倒像是在讽刺王仁裕由秦州至蜀身为贰臣,后来又抛弃后主自蜀归汉再为贰臣一般。
对于现代人来讲,王仁裕留存后世的诗歌只剩十几篇,但对于五代时的文人来说,人家做了几百上千的作品,你偏偏在如此场合挑出这么一首,那显然是蓄意要做大不敬之为了。
承远悔得肠子都绿了,然而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他知道自己重重的得罪了这位老师傅。
慌乱兼尴尬之下,承远也只好回到其他考生队伍中,随着大流再次面北行了对君的稽首叩拜,又对王仁裕郑重的行了对师长的顿首礼,而后随大家一同辞拜而去
门口的曹正等人还在等他,承远努力的表演出了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
“如何?卷子答得顺利否?”
眼见曹正和裘二一脸殷切的表情,承远心里明白:毕竟,之前这俩人和刘晏僧忙活了多半个月,费尽心机就为今天这一哆嗦。
“还凑合啦。”
“什么叫还凑合?那三篇策论都写全了么?”
“都写了。”
“按我给你的东西写完了?”
“差不离吧。”承远犹豫了一下又反问:“曹公,你曾说过,你写的那些文章,我在贡院里若是内容记不全,可以自己稍微发挥一下,此话当真?”
“这个自然。”
“到时我“发挥”的那些东西若有点小瑕疵,你肯为我背书了?”
“背书?背书又是何意?”
“就是就是回头力保我的意思。”
“应该吧”曹正半犹豫着答他,“不过那些文章和诗句却不是我的手笔。”
“那又是谁的大作?”
曹正诡异的一笑:“事情反正过去了,告诉你却也无妨,帮你写这些策论诗赋之人,正是和你一同进京的那个王齐物。”
原来刚刚自己在考场上百般波折,最终抛弃不用的文章,竟然是本科原本真正的状元郎——王溥的心血
听到这个,承远终于彻底的“石化”了
注1:这里的进位是古代下数制,亿表十万,而不是万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