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之断不可能,且大可不必。按照几千年形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惯例,他虽被安排在比较重要的教学岗位,但仍是学校普通的一名员工。好在他本本份份素来只知“埋头拉车”,不擅“察言观色”,悄悄地来了就来了,並没引发什么爆炸性新闻和轩然大波。
高1班共有40多名学生,均系不同年龄与层次的农家子弟。为他指过路的熊玉梅同学是全班最早认识王老师的学生。她对新来的这位身材高挑、面容和善、目光炯炯、声音宏亮的老师充满好感。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位昨天向她问过路的陌生人就是自己的新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甚至后悔当时为什么不直接送他到学校。对于一位新老师,学生们总不免有着些许的好奇,在众人纷纷的议论中熊玉梅得知这位王老师是从当时县里最好的中学武冈二中来的,而且还是教高中毕业班的把关老师。大家都怀着或挑剔或崇敬的心情拭目以待。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那个年代,知识分子都被冠上“臭老九”的混名,风传“知识越多越反动”,不少学生误认为“读书无用”,有的还说什么“只有鼎锅里煮白米,哪来鼎锅里煮文章?”学校教学很难步入正轨。再者,师资和教学设备等条件的缺乏,理化课根本无条件做实验,教材和教学内容肆意精简删节,学生也确实觉得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给学校教育也平添了几分困难。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王老师顶着“读书无用论”、条件简陋和师资不齐等诸多压力和困难,胸怀“仁爱之心”、“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的宗旨,与农村孩子打成一片,融在一起,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克尽天职,播种希望石羊桥,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倾注在石羊那山、那水和那群孩子们的身上,给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王耀楚深知,要批判“读书无用论”,要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气,那是要中央、政府努力才能做到的。自己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员,毕竟人微言轻、无济于事。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小人物有小人物该做和能做的事,关键是身体力行努力去做。他想起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过的一则箴言,说是一人遇事不顺,去拜访高僧。高僧带他进入黑暗的房间,点亮一盏灯,整个房间都亮了。然后高僧手持灯盏,走到阳光下。同是一盏灯,此时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光亮。高僧说:越是黑暗时,越不能熄灭生命的灯盏,越要点亮人生的光芒。这光芒,就是理想、信念和希望。王耀楚觉得,他此时能做的,也唯有用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去亲和学生、影响学生,帮学生点亮理想、信念、希望之灯!
王耀楚是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者。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他是没有力量也没有办法改变的,他不能象魔术师幻化出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来;师资缺乏他也没有分身术,不能再变出几个数理化教师来。但他同时又是百分之百的乐观主义者,十分崇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相信“精神”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变“物质”,相信石羊这方水土养育的这些学生伢子、妹子们,只要悉心加以教育培养,同样能成长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同样能出学者、教授、科长、处长。“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既然到石羊桥来了,就是与石羊桥的父老乡亲、农民兄弟有缘,就是与石羊中学这群青年学生有缘。我可以千方百计把我的语文课教好,把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把同学们的理想、信念、希望之灯点亮,让他们明白:将来要面对的挑战比已经经历的挑战,更重大;将来要面对的机会比已经获得的成功,更精彩;将来要面对的财富比已经获取的财富,更丰富;将来要走的路程比已经走过的路程更长远,更开阔。
上课铃响了。王耀楚老师从从容容走进高1班的教室。同学们对语文课并不是十分热爱的,以前上课时,交头接耳讲小话者有之,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