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狡猾了,不好对付。”

    说这话,张作霖完全是无奈。他也不想夸敌人不是?可问题是,吴佩孚的能力确实让他无话可说,比统帅的能力,直系要比奉军高上至少一个档次。反正张作霖开高级军事会议的时候,觉得……就他娘的,一个比一个能说,一个比一个有道理,就他自己有点迷糊。可问题是奉军之内商量的好好的计谋,在吴佩孚面前都不好用。

    这话说出来酸溜溜的,大有不是我军不努力,而是敌军太狡猾的无奈。

    张作霖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可张学良却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这时候撤军,奉军内部的矛盾将是何等的尖锐?“前线将士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时候撤军,恐怕连将领都不服气。”

    张学良的话也不无道理,前线的将领都已经打出了火气。尤其是郭松龄,他已经把第三军都压上去了,要不是张学良故意临走的时候给郭松龄留下了一些貌似不可以动的兵力,郭松龄已经无兵可用。加上张学良的近卫师补充上去了,郭松龄将面临因为伤亡巨大不得不退守锦州的困局。可同时,直系也是强弩之末,双方都在比拼各自的耐力,上层的决定稍微不慎,就可能将奉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精气神都挥霍一空。对此张作霖也明白,当然他更清楚的是儿子是倾向于郭松龄更多一点的。既然儿子要继续打下去,当爹的也乐见其成,反正到了冬天这仗就打不下去,就一两个月的功夫而已。

    说起来,直奉大战打了两场,前两次太过儿戏。打仗都被称为儿戏了,可见奉军的局势有多尴尬!第一次交手,就别说了,排兵布阵都还没有完成,前线奉军就已经溃败的不成样子了。然后……没有然后,张作霖就颠了。

    主帅逃跑,那不叫逃跑,而是战略撤退,诱敌深入,可惜吴佩孚并没有上套,要不然十二月的东三省都不用张作霖出手,就能把十几万直系大军冻成冰棍。

    反正那一年,张作霖在奉天的日子挺难熬的,内心的阴影完全被吴佩孚的仇恨填满了。吴佩孚这老子太强了,按理说奉军是先发制人,率先发动攻击。可结果呢?前线崩盘是三天,全线溃败是一个礼拜。最后愁的张作霖只能胡说八道,是直系很无耻的出动了飞机,俺们东北人淳朴,敬神灵,没见过这玩意,被吓住了,才集体逃跑的。是爷们就真刀真枪的干,别动用这些歪门邪道。可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十万奉军啊!

    都他娘的跑了,督战队靠什么吃的,军法处都是摆设吗?

    士兵没有见过飞机,心里头害怕,但是比挨枪子更害怕吗?这话放在这里,就能够看出端倪了。再说了,士兵没有见到过飞机,难道军官没有见识过吗?低级军官没有见过飞机,难道高级军官就看不到吗?这都不是理由,不过是一个勉强的借口而已。实际上的真相就是,奉军前线面对直系精锐,三天都顶不住。

    之后奉军建立空军,也不过是因为圆谎的需要。当时的情况,日本人没有空战飞机,英国人哪里不卖,奉军更本就没有飞机可用。除了日本海军拥有数量不少于50架的水上飞机之外,基本上对陆地战场毫无用处。其实直系的飞机也不怎么好用,驾驶员,副驾驶,背靠背的老式飞机,武器是一挺焊在飞机机身上的马克沁,这种飞机的空战强度之低,绝对让人绝望。因为对战双方都必须在空中找姿势,自己的姿势对了还不行,还要对方的姿势配合……你妹的,这比妖精打架还累啊!

    第二次直奉大战就更离谱了,山东问题的突然爆发,加上华盛顿会议之后的协调。民国正处在从日本政府手中收回来国家主权的关键口,张作霖出兵被看成是日本政府的走狗,马前卒,替鬼子卖命的二狗子。堂堂奉军大帅好死不死的被架在‘汉奸’的位置上下不来了……老张很想不通,他不过是想要把曹锟赶下台,怎么就成‘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