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中旬,上映了一个半月的开始陆续在影院下画。下画之后,国内总票房成绩定格在1097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据再过几年,会显得微不足道。
但在98年国产电影遍地都是不足百万票房的存在,几百万票房已属于不错,千万票房俱乐部,足以让大多数导演眼红。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部千万票房电影,成本居然仅有50万元,还是二十岁的导演拍出来的。
这样一来,的话题性就更是十足了。下画之后,媒体的新闻曝光,似乎更上映时候更多也更密集。
“高考状元,20岁导演王启年,首部电影收官,上映六周,最终票房破千万!”
“五十万投资,千万票房!鬼才导演王启年,小成本斩获高票房!”
“大陆最年轻千万票房导演!”
实际上,票房破了千万,包括王启年在内,众人都几乎被惊喜充满了。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实际上,能破千万票房,也是时也命也!
若是换一个档期,未必就能拿到这么个靓丽成绩。
因为,在九月份至十月上旬,的压力之下,众多的国产电影大导演居然选择了规避。这让的院线档期,安排的比较多。而这一时期国产商业电影唯一拿得出手的反倒是这一部作品。其他的电影,要么是主旋律的,要么就是土鳖气息十足,观众感觉非常扫兴的那种老老气横秋,跟不上时代的电影。所以,媒体对国产电影的报道和关注,都集中在这部电影上。
除了电影之外,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还有就是满大街上的不少流行音乐,都是里面的电影歌曲。
所以,就像是站在风口上的猪,大风起来了,即使是猪,也能被吹到天上去。
更何况,在同期的国产电影中,已属于鹤立鸡群!无论电影的创意,还是剧情,都比其他的同期国产电影,更具备吸引力。
而受益于电影的影响力,同名的音乐专辑大卖超过15万张以上。小说版虽比电影和音乐专辑更迟上市,但销量也破了10万!
当然了,小说版的版权已经买断了,赚再多钱也没有王启年什么事情。
音乐专辑则是预付了5万块钱,每张专辑王启年能够从中分1块钱,也就意味着音乐版,即将给王启年带来10万元的收入,这些钱等到年底就会进行结算。
更赚钱的应该是的影碟发行,影碟泛指dvd、vcd和录像带。一盒正版影碟定价50块钱,分成方式类似于票房分成,每卖出一张影碟,王启年等人可以拿12.5元人民币的收入。
而影碟版的销售,也是延长了话题的热度。
毕竟,电影才不过1000万票房,影院覆盖面很窄,只在30多个城市上映。绝大多数的专业人士,也没有机会在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没机会看,所以反倒**起很多人的兴趣。
很多没机会去看这部电影的业内人士,开始购买了的影碟版,在家拉片看这部电影。
于是,产生了一堆的捧的黑的解读性质的文章和报道。所以,关于的话题,反倒是越来越热。
实际上,很多的经典作品,都是靠着大量的解读。过度的解读,是包装出经典的关键。
在王启年看来,距离经典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但架不住很多影评人士帮他吹,以至于,一些观众居然觉得这就是经典。
至此,剧组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如同镀了一层金,闪闪发光起来。比如,演男主角王大锤的李解,已经有一堆的影视公司和剧组,向他伸出橄榄枝,不过,他听王启年的建议,不胡乱接戏,避免不不容易建立的一点口碑被毁了。
张晶晶、温峥嵘原本不太受重视的表演班女生,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