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800万人口的松江市,跟边学道干一样工作的不超过80人。

    边学道是松江日报的审读员,与出版社的图书审读员不同,他的工作要长年上夜班。

    一张报纸,尤其是日报的审读员,应该具有哪些特质?简单地说要认真心细、聚神走心,同时要有相当的阅读量和政治素养。总之审读不仅仅是挑挑错字和错误标点,这是一个听起来不起眼但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的岗位。

    33岁的边学道已经在夜班审读员岗位上干了7年,他的工作时间是下午6点到凌晨1点。

    日复一日的昼夜颠倒,日复一日地与文字为伴,日复一日地看日报上干瘪无比的车轱辘话,让他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让他变得有些不爱说话,也让他的心态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松江日报一共有5个审读员,但干活的只有4个。边学道是5人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合同工,另外4个都是事业编制。开始的时候边学道为此很是不平衡,后来渐渐想开了,且不说延迟退休甚嚣尘上,离自己退休保守估计还有32年,到时什么政策根本摸不清,单就看报纸一天比一天的衰落,他觉得纸媒也许连10年都挺不过,会被互联网和手机吞噬掉,彻底消亡。

    这个时候再拿10几20万跟领导买个编制实在犯不上。

    坐着等死不是边学道的性格,与文字为伴的职业和宁静的夜晚让他长于思考和计划。

    一年前,边学道就开始跟老婆徐尚秀商量报社不行后干点什么,一琢磨才发现,自己除了报纸看的多,会开车,没有什么能赚钱的技能。在大学当老师的老婆安慰他说没事,虽然生源一年比一年少,但就算报社黄了大学一时还倒不了,还有老婆呢。

    报社里灯亮如白昼,内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边学道审完了今晚自己负责的几块版的 第 001 章 团,几张报纸的一线采编人员不过300人,拿钱吃饭领福利的却有近2000人。

    边学道很佩服女编辑的韧劲,也很同情她,因为如果早个10年,她的忍耐还算有价值,现在很难说了。

    “看完了,刚已经让组版员取回去改了。”

    坐回座位的边学道好一会不能进入审稿状态,他想到了那个女编辑在这待着有什么意思?也想到了自己在这干下去,就算报纸不黄,天天熬夜自己也肯定活不到领社保的65岁。

    已经凌晨1点了。

    整座城市除了偶尔呼啸而过的残土车,万籁俱寂。周围的楼房没有一点亮光,唯独松江日报所在的5楼仍然灯火通明。

    大体已经审得差不多了,再看只要注意修改的地方就可以了。边学道尽量放松地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听音乐。

    除了一个常年请病假还能照常领工资的,4个审读员的爱好完全不一样。得空的时候,年纪最大的老王喜欢在电脑上打麻将,老李喜欢研究彩票走势图,老姜爱看电视剧,早几年,边学道喜欢看美剧,后来看腻了,就带着效果极好的耳麦听歌。一晚上一晚上地看美剧、听英文歌,加上在大学教英语的徐尚秀,让他的英语水平比大学时居然没有太退化,不少英文歌,都唱得非常溜。

    边学道听歌的这个习惯让一些编辑和组版员很头疼,因为他审稿的时候也听,所以谁想用内线找他,他经常听不见,都得走过来找他。

    总编室的主任编辑宋明一晚上已经抽了半包烟了,他现在还是想抽。这次地铁特刊,宋明接了5张版,虽然提前一周就开始成版了,领导也审了几回,题目从24个缩到20个又缩到16个,但到这最后一天,居然还在调整横刊头竖刊头。

    不到40头发已经很少的宋明觉得很累,不抽烟提提神有点扛不住了。看见边学道靠在椅子上听歌养神,宋明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