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方面军从内战的泥塘中抽脚,好配合托派全面开战世界大革命。

    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快!

    但是,想要快谈何容易啊!邓尼金的部队跟西南方面军半斤八两,虽然西南方面军通过前一阶段的察里津保卫战消耗掉了部分白军,但是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完全好转,也就是说全面反攻有点无从谈起。

    不过有了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情报,图哈切夫斯基觉得,他可以快了!以前是僵持阶段,甚至还是白军主攻,西南方面军自然只能见招拆招。而现在邓尼金准备跑路,这不顺势追上去给他一家伙,或者干脆将其牢牢地黏在察里津,让其动弹不得,等待东方方面军南下打围歼战不是很好吗?

    所以,图哈切夫斯基觉得,现在可以动了,应该主动出击。可是斯大林认同这个观点吗?

    斯大林一点儿都不认同,在西南方面军呆了几个月的他,对这里的情况太了解了,红军的战斗力没有政治宣传中那么无敌,不存在以一当十横扫一片的情况。

    恰恰相反,仓促组建起来的红军,战斗力非常的有限。大部分士兵都是积极的工人和翻身的农民,缺乏军事训练,而且武器装备也很差,尤其是缺少合格的军官。而邓尼金的部队,虽然也拉壮丁,也有很大一部分新兵,但是俄国的旧军官们还是更认同他,愿意投奔他。

    客观上说,这些旧军官的能力水平比红军快速培训班速成的那些军官要强多了。至少他们有充足的战斗经验,有专业的素质,可以极大的拉升白军的整体素质。

    刚到察里津的时候,斯大林也着急,也拼命的要求叶戈罗夫主动出击。要跟邓尼金打对攻。可是叶戈罗夫总是拒绝。当时他还有一丝恼火。直到某一次听话的“傻大个”伏罗希洛夫按照他的命令进行了一次主动进攻,在那之后,斯大林也认识到了红军和白军之间的差距。

    没错,伏罗希洛夫的那次主动出击惨遭重创,一个骑兵团几乎被围歼,如果不是叶戈罗夫及早集结起一只强大的军队前来救援,那斯大林的脸可就丢大了。

    从那之后斯大林冒进的心思被遏制了不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叶戈罗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时他虚心接受了叶戈罗夫的建议。围绕察里津围绕城市跟白军周旋,消耗掉白军的锐气,等充分磨练了新兵之后,再进行反击。

    应该说叶戈罗夫的策略还是很对头的,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不过这个办法也确实是慢了一点。至少托洛茨基是觉得太慢了,对世界大革命充满了期待的老托,恨不得在国内一口气就吃成胖子,然后再去国外“减肥”。

    自然而然,图哈切夫斯基不可能继续执行叶戈罗夫的作战方略。他必须快起来,用超高的效率满足老托对速度的需求。哪怕是西南方面军有些勉强,他也必须执行!

    也正是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的急切,他不可避免的跟西南方面军原本的军官阶层产生矛盾,西南方面军的军官们都觉得,明明我们这里打得好好的,进展虽然不能说特别大,但是情况是一天天好转,按部就班一步步走下去,在7月份必然能够消灭邓尼金,稳稳当当的将胜利收入怀中有什么不好?

    而你图哈切夫斯基倒好,一来就先瞎折腾,搞七搞八像个搅屎棍子,喜欢逞能,好出风头。冒险搞什么进攻,陡然迈大步子,你tm就不怕扯着蛋?

    对斯大林、布琼尼来说,图哈切夫斯基这种行为恐怕还有另一层意思。你小子全面否定我们原本认同并且积极执行的战斗计划,迫不及待地抛出你的计划。你这不就是准备打我们的脸,全面抹杀我们之前的功绩吗,就是居心不良!

    可以说,图哈切夫斯基的急切又一次得罪了方面军的上上下下,让西南方面军的军官对他的意见和成见更加深了。基于此,他们已经结合在一起要给这位总指挥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