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种经费支出的格局本身就不会让任何老百姓高兴,尤其是在那些早已长期遭受物质紧缺的国家里,老百姓的意见自然是更加的大。问题是如果不这么花钱,没有公路c铁路c工厂就无法让商品和物资很好的流动起来,也无法换取宝贵的外汇,从长远看,国民经济依然只能在低层次挣扎,未来一样是灰暗无比。

    这简直就是个悖论,搞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投资,社会福利就没钱,老百姓就要叫苦造反。削减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投资,就无法带动就业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未来一样只能紧巴巴的过日子,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老百姓依然是怨声载道,一样要造反。

    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就这么干吧!我估计欧洲当时的领导人基本就是这么个想法。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大家伙的选择出奇的一致,英国人“节衣缩食”等待经济复苏,法国和意大利几乎没有什么私人资本市场,一切主要的投资都由公共资金投入,比如第一个莫奈计划就偏向于投资工业牺牲国内消费c住房和公共服务。

    而这么做的后果就相当的有意思了,抗议c罢工c游行在那几年风靡欧洲,一瞬间欧洲就集体向左转向,思潮空前泛滥。这真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奇特例子。

    当权者用的计划经济试图挽救国家,而这造成了民众的反抗,而反抗中的民众认为的才是能拯救他们脱离苦海的办法。话说,这是一个死胡同欸!

    反正那些年欧洲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唯一让李晓峰感到郁闷的是,当年面对这种大好形势钢铁同志竟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鼓动英国c法国c意大利的发动革命的意思,而这些国家的似乎也对形势非常满意,就这么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反正李晓峰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明明1946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意大利获得了接近20的选票,在法国则获得了接近30的选票,如果再算上的近亲其他社会党,选票可以在50以上,这在战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看上去无产阶级是彻底的觉醒了,似乎一次空前的无产阶级革命就要爆发了。但为什么后来的事情没有照这个剧本来呢?嘿嘿,这个话题以后再说,还是回归本章的话题计划经济。

    按照传统思维,欧洲战后的经济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毁灭,是生产力被战争毁灭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恐怕不是!就拿德国举例子,按照一般的说法,英美的战略轰炸摧毁了德国的生产能力,这个国家被“炸平了”。实际上德国的损失有那么大吗?截止到1944年5月,德国被摧毁的工厂只有20的样子,甚至在鲁尔区这个盟军轰炸最集中的区域,工厂和机械仍有三分之二是完好无损。在其他国家,比如捷克,工业和农业在德国占领期间依然繁茂。

    甚至有些国家在战争中还空前的繁荣起来,比如说瑞典和瑞士,别看这一对瑞字辈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但他们真心是为虎作伥的混蛋。德国40的生铁是由瑞典提供的,为了防止英美对其制裁,瑞典拉上瑞士,这这笔款子走瑞士过境。说白了瑞士就是帮德国洗钱,而德国的钱是从哪来呢?自然是其掠夺而来的。

    甚至瑞士不仅仅替德国洗钱,充当支付渠道,其本身就为希特勒的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1年到1942年间,瑞士军火工业的60c光学工业的50c机械产量的40都是替德国人生产的,其获得的酬金就是德国掠夺而来的黄金。布尔—奥利康轻武器公司直到1945年4月还在向德国出售冲锋枪!甚至在那个月,当盟国逼迫瑞士同德国断交并站到盟国这一边的时候,瑞士选择的是拒绝!

    不光如此,纳粹掠夺而来的财富大部分也都存在了瑞士的银行中,比如人所共知的是日耳曼帝国银行在瑞士储存了大约1638亿瑞士法郎的黄金。还是瑞士,在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