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边军获胜率都在七成以上,然而,即使胜利了,也是击败不是歼灭,不能追亡逐败,获得大胜。反而,被敌军切断粮道,导致最后大败,大宋的元气就是在这样的大败中耗尽的。所以说,裁减兵员,打造精锐骑兵才是正道。农税全免,百姓修养生息,哪里会转入山林?靠养兵来防民变,最后只会导致冗兵,兵员庞大不能战,百姓苦于税收繁重,朝廷财政空虚。”
文彦博说得很激动,好像是一个二十岁的愤青。赵兴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今日不同于以往宋神宗的表现,才会让这三位老头子如此凯凯而谈。宴会之后,三位大臣给他的评价是:深沉有大略,中兴之君。
文彦博,字宽夫,时年六十一岁。仁宗朝时就提出裁兵八万的主张,并得到推行。担任殿中侍御史时,曾成功抵御西夏的入侵。出将入相五十年,历仕仁宗c英宗c神宗c哲宗四朝,是有大城府大韬略的人物。
“是呀,文司空言之有理。在汉唐之时,华夏骑兵纵横,转战万里。汉武帝击破匈奴,每年出动的精锐骑兵都有十万,出动的战马达三十万匹。卫青c霍去病就是率领这样一支骑兵,深入大漠,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也只有一支庞大的精锐骑兵才能兑现呀!前朝时,战马就更多了,前朝官府拥有的骏马就超过了七十万匹。加上民间所养战马,大唐可以一次出动百万匹战马,五十万精锐骑兵参与大战。正是如此,唐太宗才能拥有天可汗的称号。如若我大宋有如此多的精锐骑兵,北辽西夏不过是跳梁小丑。”
司马光接过文彦博的话,沉浸在无比辉煌的历史中。
司马光,字君实,时年五十二岁。仁宗时,曾巧妙地将宗室赵宗实推向了皇位,有立嗣之功。英宗时,又巧妙地化解了英宗与曹太后的矛盾。历仕四朝,著有《资治通鉴》,是一个有远见的大史学家。
“是呀!只是本朝把出良马的地方都丢光了,河套之地,大漠草原都在契丹人手里,甘凉一带又在西夏人手里。缺少战马,又如何组建骑兵呢?”
赵兴想到了后世在网上看到的讨论帖,叹息地说道。
“陛下何处此言?我大宋疆域广阔,哪里又养不了战马?甘凉c河套c大漠草原的确是产良马的地方,可是我大宋一样可以养出百万战马。关键是马政。陛下请看。”
王安石用手指沾了沾茶水,在桌子上画下一个轮廓,接着说道。
“这是汉朝初期的版图,还没有大宋大。在南边,五岭以南的地方属于百越(现在的广东c广西c福建c越南c海南岛),虽名为汉朝之地,却是地方势力割据,对汉朝没有什么助益。在西边,就是河西之地,这里盛产良马不假,可是直到汉武帝登基之初,这里属于匈奴,不是汉朝的土地。这里是河套之地,是有名的战马产地,位于阴山之南,气候温和,土肥水美草青,是匈奴向往的牧场。这里所产的之马很多,很神骏,是匈奴在漠南的主要产马之地,若是落在匈奴手里,危害甚大。正是因为如此,秦始皇在统一华夏后,命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大破匈奴,夺取了河套之地。秦末之际,天下大乱,匈奴的冒顿单于乘机重踞河套之地,如此一来,最好的产马之地,又不在汉朝手里了。这里是漠南草原,包括现在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都是在匈奴人手里。”
王安石的手指不断移动,指着桌子上茶水画出轮廓图,细细地解说道。
“产马之地尽在匈奴之手,汉武帝凭什么打造一支庞大的骑兵,深入大漠草原,追亡逐败呢?关键就是马政。大宋在全国各路有六十多个马场,一年不过驯养万匹战马,马政不得法而已。臣有保马法,如若推行,他日我大宋拿出五十万精锐骑兵也不是难事。”
王安石说得很自信,而司马光c文彦博却是不断点头。赵兴却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