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仪式在隆重的典乐声中开始,站在圣坛之上的洪爷爷宣布迁都大典开始,父主在我的搀扶下,沿着之字形梯道,缓步走上圣坛,等我一登上坛顶,原来在圣坛坛顶建立一个纪念碑,上书‘英烈永存’四个苍劲的大字,一看就是出自大囡之手。
我把祭告文书呈给父主,父主打开文告,朗声咏道:“呜呼上苍,佑我燧蟒,起于圣火,昌盛万帮。传与吾等,火柱明旺,新都南迁,顺应扩疆。今以迁都为契机,在大河的庇护下,南北两岸聚蟒成龙,藉此世代辉煌。谨此祷告上苍,姜皋特领族人祭拜于此。”
父主的祭文虽然不长,但是,寓意深远。接下来的祭拜英烈活动,把祭司活动推行了,不用想,这肯定也是两个囡囡的主意。
鱼儿和信子姐分站在圣坛的台阶上,给每一位顺着梯道登上圣坛,准备祭拜的男女头人们分发白色的小鲜花,父主率先祭拜纪念碑。
只见,父主在我的搀扶下,心事沉重的走向纪念碑,轻轻地把小花放在了纪念碑前沿正中间。嘴里还喃喃的嘀咕着,我能听到父主在念叨着三叔c莽叔等他能够记得住的英烈名字,久久不愿离去。
还是洪爷爷走向前来,示意父主节哀顺变,保重身体,父主这才步履瞒姗的走到一边,坐在了边上放置的树墩上。
等到姒娘走到了近前,颤颤巍巍的放下手中的鲜花,双手紧紧抱住纪念碑,嘤嘤的哭泣,在场所有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赵女急忙上前,搀扶起姒娘,缓缓地走下了圣坛。
是啊,柯儿我此刻的眼前不断地浮现出三叔c莽叔c连叔,还有在五峰山舍己救我的无名军壮们,他们为了我们燧明国今日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一切,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
迁都大典就在这呈现出悲壮的气氛中默默地完成了,大家都带着无限的追忆和思念离开了圣坛。我一回头,典娘还站在原地没有走,撅叔则关切的扶着典娘。
“柯儿,你回来了,也不跟典娘我说一声,你不知道典娘我和你大舅多惦记你啊。”说着,就走过来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
“典娘,你肚子里的小姒莽还好吧?”我轻轻地抚摸着典娘的腹部,把对莽叔的思念,都寄托在了未来的新生命之上。
“他还好,为了他,我也要开心的活着,我们燧明国一定会后继有人的。”典娘搂着我,圆润的嗓音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此时,父主从树墩上站起来,走过来拉着撅叔,带领在场的洪爷爷c典娘还有燕儿c鱼儿c信子姐和我,朝着圣坛面向大河的北面走去,站在坛边,远眺着滔滔而来,滚滚而去的大河,仿佛要看穿这河水承载的中华先民们奔腾逝去的岁月,一往无前,一去不回。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九年过去了,我现下是燧明国的辅国公,戚叔已经是我们燧明国的国主,父主年老让位于戚叔,这就是现下的禅让制度,因为只要自己的体力不足以承担如此繁重的国族物事,就只能让位,改为国公。姒父因身体顽疾,已经谢世。洪爷爷随着年龄的增长,腿脚越来越不便,也改为国公,泰逢仙翁升任大祭司。
典娘所生的小姒莽已经接任大河之盟水军都督,红鸠爷爷升任国族水军军监,身体还很硬朗。姒娘所生的女儿小姒鹰,已经是我们国都的小内办了。
“哥,琼儿他什么时候过来啊,也不提前说一声。”一个亭亭玉立,一袭长裙,曲线优美的丽人,扬起清丽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哦,大囡,泰翁大祭司派人送来的信报,说是半个时辰之前,船儿带领战船,就已经从河防之地启程渡河了,应该很快就到了。”我用成熟而又明亮的嗓音回答着。
我的话音刚落,一个清丽圆润的嗓音就响了起来:“哥c姐,你们看,战船过来了,肯定是姐夫来了。”上穿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