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湖口里,就形成了一个多管泄水孔,再在孔的前面下沉和升起竹壁门,不就可以调节出水量了吗?泄水孔的后方再做一个大型的水车,就可以把水提到山丘顶上的水池里。顺着山势将来可以浇灌田亩,这可就旱涝保收了。
想到此,我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我穿越以来组织工程建设的开端。不能说我现在已经改变了历史,毕竟后续的大禹治水,劈山引水要宏大的多。同样车轮的使用,也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因为在轩辕黄帝时期以前,中原的大地上就已经车轮滚滚了。
我飞快的绕着树林,跑下山坡,赶着鹿车,奔陶器场而去。
进了陶器场,里面是烟熏火燎,酷热难耐。我是左右寻找,终于找到了一脸烟黑,埋头骨干的陶工长,急忙把他拉到门外面。
我透了口气后说道:“你们制陶不是用窑来焼制啊?”
工长用黑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瞪着油黑的眼睛看着我,一脸不解的表情。我看着眼前这个大花脸,想着那个半地下堆落式的烧窑方法,突然明白了,现在还没有砖呢,怎么建窑啊?这样半敞开的烧制,火候肯定不够,难怪我现在所用的陶器质量不佳。不过烧制陶器水管当无问题。
当我把来意说明清楚,花脸工长用他那憨粗的嗓音爽朗的回道:“交给我吧,小盟主您十日后派车来拉就是了。”
看来这是个能干的人,知道陶管有两围腰长(两米左右),还是车来拉走方便。毕竟陶管的外径有五十厘米,加上备用的总共有十多根。我刚想走,又一想不对,赶紧又叫住花脸工长。
“对了,陶管要做成外方内圆的,并在外壁抹几个凹槽,便于捆绑绳子,把所有的管子连接起来。”我急忙补充道。
“这个我要想一下怎么做?大人。”花脸说道。
我启发式的说道:“可以先把摔打好的陶泥放在一个四方长版箱里,盖上盖板压实,然后再用长木棍捅个窟窿,再一点点的扩大修整好,放在火上烧,陶筒的孔里也可以放进柴草,点火烧,这样慢慢的加火烧,定能烧出外方内圆的陶筒来,工长你说呢?”
“对啊!此法甚妙,大人放心吧。”花脸露出满口的黄白牙,嘿嘿地笑着说道。
想来诸多难事基本安排就绪,我应该去祭祀院看看妹妹们如何辛勤的工作了。
来到祭祀院所在的山丘下,停好鹿车,让驯鹿在林荫下啃草,我一直上行来到祭祀院,急匆匆地进院,看见大囡正在给众人讲解算礼之事,应该是在讲乘法口诀。一众人都用竹棍在地上比划着,大囡讲完就低着头挨个检查,我也帮着检查起来,看的太认真,两人差点来个碰碰头,大囡惊讶的一抬头,愤愤地看了我一眼。
什么情况?她没认出我来。我正想开口说话,大囡说道:“哪来的黑猴?让开点,这里是祭祀院。”
“我怎么是黑猴啊?”我开口道。
大囡一愣之后,对着我是俯仰大笑。听到笑声,二囡从房厅里走出来,再一看我,是捂着肚子笑弯了腰。在场的其他人停止学习,看到我也是低头窃笑。“
有什么好笑的?”我疑惑地问道。
大囡笑的缓过气来后说道:“还不快到那边门旁的陶盆里洗洗你那黑花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在你脸上写字呢。”说完众人都笑了起来。
我这才恍然大悟,只可惜这里没有镜子,要不然可以好好看看自己的尊荣了,我刚才还耻笑别人黑花脸呢。
洗完脸,看着院里的二囡,我问道:“二囡正在研究什么呢?”
二囡接着得意的说:“我们正在用刻字简谱在树皮册上记录歌谱,我们发明的刻字既简单又方便,一点儿不逊后世的阿拉伯数字。”
我听着点点头,院里的其他学习者听的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