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文明的足迹

    进到匠作坊,两个妹妹被抱下车后是一脸的好奇,我马上找来匠作监,让他想办法在轮子的外面绑扎一些柔软耐磨的东西,车厢与轴的衔接处也需要减缓冲击力。

    匠作监挠挠头,若有所思地进房间去了,我只好领着妹妹出到院外游逛起来。原来在匠作坊的北面还有几个大院,分别是陶工场c酿酒场c织工场和石工场,另外还有一个大院显得很神秘,门口有人把门。

    我笑问把门人道:“这里面是干什么的?”

    把门人一看我脑门上二柱男的标志,就说是技工场,并放行让我们进去了。进去后我看到院内堆了很多桑树皮,还有一堆质量不太好的粟米。

    我急忙拦住抬着一叠方方正正地桑树皮的人,指着粟米堆问道,“这是干什么的?”

    被我拦住的人匆匆地答道:“这是用来染布前上浆的。”

    “天哪,这就是后世蜡染工艺的鼻祖,浆染技术啊!”大囡兴奋地叫起来。

    难怪我房顶上的旗子有染过的图案。

    当事人急着要走,我赶紧抓住他,继续问道:“你抱的这些整齐的树皮是干什么的?”

    “这些是祭祀院用来做记录的。”来人说完,挣脱了我,匆匆走了。

    “买糕的!记录,不会是文字吧”?我脱口而出。

    再看来人已经走远了,我暗想一定要到祭祀院去看一看。回头再看两个妹妹,正张着樱桃小嘴,一脸吃惊地站在原地,大家都知道这将意味这什么。那就是又一个文明的脚步!

    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到匠作坊,这时匠作监急忙赶过来说道:“姜柯大人,我们已经在轮子的外边添加了用细竹篾一层层编织的滚龙,又在滚龙的外围用生牛皮将他们包裹起来,用牛筋线缝合到车轮的外圈上,这样走起来车厢颠震少了,再就是车子走起来也安静多了,车厢和车轴的减震我们想不出办法,但在车厢两侧车帮内,加空固定了木条长板,板面上厚厚地铺了很多麻鬃,上面覆盖了羊毛皮,并用牛筋线缝在条板上,坐在板子上会舒服很多。另外在车厢前后增加了上下踏板,方便上下车。”

    “这太好了!”我激动地拍着匠作监的肩膀说着。

    然后,叫两个妹妹上车,在两侧的长条凳上做好,我找了一块羊毛皮垫在车箱前板上,坐了上去,赶起鹿车,欢快地再次向家的方向驰去。这一回两个妹妹能够承受车辆的颠簸了,我们一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停好车,卸下车辕,把驯鹿拴好,饲喂了一些草叶,嬉笑着钻进娘的茅舍。

    娘没在房舍,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们自己打好水,一边喝一边擦洗起来。

    一会儿,娘高兴地回来了,手里端着一竹筐菜团子说道:“快吃吧,娘和姨做了一天了,猪肉陷的菜团子,可香了。”

    “咱这也养猪吗?”我问道。

    “养的不多,都是在秋后才多养,那个时候豆康和豆秧都可以喂猪。”娘随口说。

    看来娘也是下了功夫,在为我们改善伙食。

    “你们几个多吃一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了,娘用一下你那个车,去大祭祀那里,拉点吃用之物,柯儿,出来教一下为娘。”娘招呼着我。

    “娘,我送您过去吧。”说着一边吃一边往外走。

    我套好车,娘开始往车厢上搬空的陶罐和陶缸,我想了一下,需要麻绳固定起来。

    “娘,咱还有麻绳吗?”我问道。

    娘听后,把晾晒的衣物收起来后说:“柯儿,把晾衣绳解下来,绑到车上去。”

    我把绳头在车帮上系好,两个车帮之间绕几个来回,把陶器分隔固定好,另一头在车帮系紧。我和娘脚踩踏板,分左右坐在驾驶位,我手拉车辕准备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