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虽难看,还是可以认出来的。这让我松了一口,不然若是个啥也不懂的孩童,那还真是不知该从何下手了。
汉族小孩名魏轩,父母在会宁开了家小茶楼。
契丹小孩名萧致远,父亲原来在辽做官,现在入仕金国。母亲是汉人,但去年就病逝了。致远这个名字就是他母亲给取的,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看来,他的母亲也略读过诗书,若还在世的话,致远也就不会来我这儿了,他的母亲足以胜任。
魏轩眉目清秀,致远的相貌和所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男儿一样,粗犷豪荡,透着几分英气。不过都还是九、十岁的孩子,仍是稚气未脱,傻的可爱。
第一堂课便在学生兴奋,老师表面情绪激昂、实则内心郁闷的状态下过去了。好在他俩都是乖孩子,又聪明,能跟我接上不少诗词,这也是十分安慰的事了。
让泰阿丹驾马车把两个孩子分别送回家,我自个骑着马在山坡上溜达,秀娥她们在身后提醒道:“快晌午了,咱们回去吧。”我回头看了她们一眼,望着远处的书院,不由得叹了口气。今儿本来还打算放鞭炮的呢,哪晓得会是这般萧条景况。
正欲提起缰绳掉头,有马蹄声从山坡的另一边传来,微微眺望,只见两个少年策马而来。定睛细看,原来是合剌与他的亲弟弟常胜。不过我倒不想和他们打招呼,毕竟我此刻一身男装,他们不定认不出来,会尴尬的。
“颜歌——!”我惊一跳,怎么竟还认出我来了。
“哈哈哈!还真是你呀!”每次见到常胜,他都是这副开心爽朗的模样,合剌则是抿嘴而笑,颇为矜持。
我冲他微笑颔首,走近道:“你怎么知道是我?难道很容易看出来吗?”他咧嘴大笑道:“只是听迪古乃,那什么现代书院就是你办的。方才我与合剌在附近溜了一圈,你又是一副书生打扮,自然就猜出来了。”
迪古乃还真是话多,他一定是炫耀了那门前的匾额就是他题的字吧。真是个可爱的小学生,也懂得邀功了。
合剌温然含笑问:“如何?收了多少徒弟?”我泄气的看他一眼,耷拉着脑袋道:“你们别再问我这个问题了,我现在都快没激情了。诺大的讲堂里,只坐着两个孩子……唉……”
常胜一笑,捋着马鬃毛:“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我不可思议的看他一眼,合剌接话道:“在我们金国,除非此人才华横溢,很得粘罕或是陛下赏识,方有可能入仕为官。不然非女真贵族,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更别是中原人了。”
我纳闷道:“这与我收不到学生有什么关联吗?”完自己好像有些明白了,不禁摇头苦笑。是啊,在古代,人们读书考学,一般都是为了能够状元高中,可以踏上仕途,从此功名加身,光宗耀祖。而若照合剌所,在这女真显贵了算的金国,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做官,那他们自然也不会想着花精力来读书了。与其把孩子送来读书,不如早点教他们如何谋生,如何为家里挣钱,到了十四五岁,便娶媳妇成家生孩子……
而那些女真贵族的小孩们,他们以后不用多么有才华,也有机会谋个官职,自然不会巴巴地跑到我这儿来了。只需要会讲几句汉话、识得几个字就行了。这些,他们家里掳来的汉人们就可以教会他们。何况女真族又是马背上的民族,那些孩子们肯定整日都跟着大人们一同练剑骑马,进山狩猎,哪里会有几个耐烦坐在讲堂里听夫子唠叨的。像合剌、迪古乃这样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
果然是未来的皇帝们,无论见识还是目光,都要比寻常人要长远得多。
常胜继续笑:“会宁的汉人多是几年前随着赵氏皇族一同来的,其中不乏原来在宋庭做过官的文人,他们也不需要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所以你这个现代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