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少也要等到大婚之后,这样才能师出有名,不然就算太皇太后同意交权,大臣们也绝对不会愿意看到一个未满十六岁的孩童执掌大宋的。”

    赵一:“这个我当然知道。”

    此次辨论到此结束。

    类似的心理斗争在赵煦心里进行了不止一次,而且随着时间越久,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没人知道赵煦心中每天都在进行的“天人交战”,归根结底,赵煦心理年龄已经三十多了,他很难说服自己安心地做一个傀儡。就算他知道他实际上只需要等待,终有一天,他就能从太皇太后手里接过皇权,成为真正地皇帝。

    但皇权的魔力是那么让人着迷,让人无法抗拒,尤其是赵煦知道自己离最高权力仅仅只差一步,就能成为这个帝国名正言顺的主人,让这个国家的无数人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一道旨意而四处奔走,这种权力支配别人所带来的满足感是那么真实的存在。赵煦已经看到了,却还无法拥有,这才是他越来越觉得煎熬的根本原因。

    照此发展下去,赵煦很快就会因为过于相信权力,沉迷于权力带来的快感中而迷失自己,他忘了,权力的另一面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不二真理。

    好在赵煦有一个好老师,在赵煦即将迷失自己,彻底陷入权力的深渊之前挽救了他。

    有一次苏轼给赵煦讲述何谓“君臣大义”,苏轼解释道:“简单地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时赵煦作死地接了一句:“既然如此,做臣子的是不是要听君主的?”毫无疑问,苏轼做了肯定的回答。

    “既然我是君,可我为什么要听太皇太后的,应该是她听我的才是啊?”赵煦继续花样作死道。

    苏轼回答:“因为太皇太后是国母,不是臣子而是君。”

    赵煦反问:“不是说天无二日嘛?”

    苏轼答道:“天无二日,世有二圣,孔子云:‘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尚在治国之前,所以陛下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孙子,然后才是皇帝。没有太皇太后就不会有先帝,自然不会有陛下了。”

    苏轼进而言道:“太皇太后受先帝遗命,替陛下执政,全因陛下现在年幼的缘故,只要假以时日陛下年纪长成,自然就能亲政。况且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却仍在为陛下承担天下的重担,陛下万不可对太皇太后有怨怼之心。”

    “帝自是醒悟,深悔其言”。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