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威,另一个最主要的说法是永乐帝朱棣是派他去找一个人,这个人也是一个皇帝,而朱棣的皇位就是从他的手里抢去的,这个人就是建文帝,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用武力将他赶下了台,但攻克南京之后遍寻皇宫也没有找到建文帝,连尸体也没有发现,从此建文帝的去向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直到今天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仍在争论不休,全国各地也争相爆传发现了建文帝曾经留下的遗迹,当然这些都有待考查,这其中最离奇的说法是建文帝逃出皇宫之后就出海去了他国,于是朱棣就派郑和出洋寻找,因为此人不死,朱棣的皇位就永远说不上明正言顺,就算建文帝逃出地球,朱棣也要找到他!当然这一切和我们今天的故事无关,我们的故事只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有关。”

    考古学家说话颇为风趣,此人平易近人,而且善于调节气氛,三人同时笑了一声。

    “一四零五年七月,郑和从福建出发了,”陈浊星接着说他的故事,“郑和带领的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这个舰队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组成,当时的人们把这种巨大的船叫做宝船,出海人员有近三万人,这里面有将军,有士兵,也有各种各样的船工杂役,整只舰队就象是一支完整的军队,这就是永乐大帝的目的,他要让大海那边的国家看到自己的强大。

    “就这样,郑和带着这只当世无敌的舰队和皇帝的愿望出了洋,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叫爪哇国的国家,当时这个小国正在搞内乱,国中分为两派,一派有一个国王,正各自带着队伍大肆自相残杀,残杀的程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以至于郑和的船队经过的时候,有一百多个上岸的船员也被杀红了眼的当地士兵给剁了。

    “这下就惹下了大麻烦,当惹祸的那一国领导人知道这个惊天噩耗的时候,苦胆都吓破了,虽然他和另一派在武力竞争上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是眼下即将发生的战争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他不幸挑起了国际争端,对于跨国战争,这一点他倒也有自知之明,凭他手下那点士兵,别说站在郑和背后那个强大的大明帝国,光是眼前郑和的舰队要灭了他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明朝是在赶走蒙古人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对于蒙古人的强悍和征服这些远在海外的小国是心知肚明,蒙古人苦于不能骑马过海,当年蒙古人要是有一支水师,估计他们早被杀得亡国灭种了,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推算题,明朝比元朝更为强大,而且明朝有水师!更何况当时的中国皇帝,那位威风凛凛的永乐大帝,别人不惹他,他也要去惹别人,这一次直接惹到了他的头上,事件是严重的,那么后果肯定也是严重的。

    “无论后果如何,当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认错的态度,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惹事的爪哇国国王立即派出使者,分两路向大明皇帝和郑和认错。

    “不过既然错已经犯下了,那么认错的态度再好也是不够的,听到这个消息,朱棣十分生气,郑和已经全面备战,只等他下令,不过朱棣考虑到这次派遣郑和出海,主要目的不是去搞征服,但是自己派出的和平使者莫明其妙地被杀了,也不能白杀,不打你可以,你得赔钱,当时明朝的要求是爪哇国赔偿六万两黄金,这件事就算结了。

    “得知这个处罚决定,爪哇国王是满口答应,钱再值钱,也没命值钱,可问题又出来了,小小的爪哇国到哪去弄这六万两黄金呢,整个爪哇国当时可说是全国总动员,民间所有的金器全部上缴,连王后的金簪子也捐献了出来,可就算是这样也才凑了一万多两黄金。

    “杀了人,不敢偿命,又赔不起钱,怎么办?爪哇国王整天抓心挠肺,思来想去看来眼前这一关是怎么也过不去了,他几乎想就此逃跑,到其他的国家去申请政治避难,躲得一时是一时,就算躲过了郑和在这里的停留时间也行,谁知道这帮子船队在后面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