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看不到正文, 是因为你没买够一半的v章哦~  毕竟, 新房子终于开始建了有了窝,才是家呀!

    爆竹放完,主持建造的行老,领着匠工们, 对着香炉拜了三拜,嘴上念念有词, 洋洋洒洒说了好几百字的吉利话。

    几人遂拿着铁锹挖起了坑。

    方方正正的一个坑, 近一尺深,扔进去一挂短爆竹, 炸完了后,填上一层碎石头, 紧紧实实地压板c压平, 浇上一层石灰c沙子和黏土“三合土”的泥浆, 其上又铺了一层碎石。

    至此,旻国版“开工仪式”就完成了。

    “开工仪式”结束, 就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喜酒”了。

    郁容没亲戚朋友, 光请匠工要不了三桌, 考虑到新人落户, 邻里关系也需打点,就在客栈门口的棚子里, 添了几桌流水席。

    新房开工是大喜事, 来吃酒的人是多是少, 也关系着主人家的颜面。

    青帘百几十户的人家, 绝大多数与郁容没直接往来。出乎意料的是,超过半数的人家,都来了人吃酒。他们也不白吃,来时会带上一份贺礼。没什么份子钱的说法,送的全是“土特产”。

    富裕的人家送上十几二十个鸡蛋,一小袋子芝麻,或是河西传来的比较稀罕的花脸豆;条件差的,或比较小气点的,多是送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刚从水里网到的两尾鱼,干笋小菜什么的够办晚上一顿饭了,兴许还能剩余不少。

    热热闹闹吃了这一顿,酒足饭饱的匠工们,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吆喝着干起活来。

    郁容跟他们一起去了现场。

    倒没打算做苦力活啦——现在不是农忙季节,零工有的是,不缺他一个搬石头的——只是在边上看着,兼职一下监工而已。

    虽不懂建造方面的问题,到底是以后的家,郁容免不了有一些自己的构想,需要与匠工们沟通。

    好在,当初在农村里体验生活时,曾见过农家自建房的过程,还是有些常识与概念的。

    房子所在的地方,严格来说不算是在村子上。

    青帘的庄户,其实是沿河而居的。

    不过“河”太窄了,勉强够两条农用小木船并行,村民呼其为小横沟。

    小横沟北面,是好一片菜园子,菜园子再往前,成条形状散布的便是各家各户的房屋。以南,阡陌交通,横平纵直的水沟和田埂,将齐整的土地切割成大大小小的“田”足有成百上千亩。每隔不到百米的地方,有小木桥连接着小横沟的北与南。村民们下田干活,回家吃饭,都挺方便的。

    郁容的屋子就建在了小横沟的南边,远离了其他住户,差不多是在青帘与邻村隔界的地方了。

    小横沟在此转了个弯,流入一条更宽的c被唤大横沟的小河。两条沟中间,形成了一片水湾,岸上的地势很高,十分不规整。

    据说,以前这里长了一片绿竹,又因靠南在与整片农田连接的地方凹下了一个小水凼,当初便没算在良田里。后来竹子被砍了,这里被辟成了菜地,由于离村子有些远,不如菜园子方便,老里长就把它租出去了。

    正在上一户租这片地的人家搬离青帘之际,郁容来了,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清净,地盘大。从水湾,包括水凼,共有五亩的地不管是建房子,圈院子,开辟一块地种东西,绰绰有余了。可对“不差地”的老里长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乐意做个人情,以租的名义c实际上卖给小郁大夫。

    房屋就建在这一片地的正中央,恰好是地势最高的地方。

    哪怕前有水湾,后有水凼,在四五月的汛期里,也不担心会被淹掉。

    布局则照着郁容熟悉的那种农家小院来规划的。

    具体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