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跑过来欲阻拦她,劝她凡事想开点云云。
白姑娘回应老渔家夫妇的说,只是在等人,并指了指远处正在行驶的大船。
老渔家夫妇笑了,认为她明明就是在撒谎。说这里既不是渡船码头,也不是临时停靠点,怎么能接到人。
“那老人家怎么就说我是要寻短见啦?”
“我们可没说,只是说你年纪轻轻的,一世的路还很长,啥子事情都要看开点看远点······昨天我们也在这一带捕鱼,就救起一个被浪冲到江滩边的姑娘,现在都还昏迷着呢,年龄估计跟你也差不多。小小年纪的,有啥看不开的。”老渔家男的说完,女的也补着话:
“是啊是啊,总想死了就一了百了,能一了百了不?父母呢亲人呢,不知会哭得怎么伤悲怎么个凄惨了呢!”
男渔家的又接过话茬:“不过我们救起的那个姑娘,估计是个外地人,不像姑娘你,一身的本地打扮。”
白姑娘有事在心头悬着,正焦急着呢,不想听老渔家他们的喋喋不休,眼睛一忽闪,心里一盘算,便摆手道:
“好了好了,多谢二位老人家的好意,姑娘我心领了。但我确实是来接那个船上的人的。只是这里大船不好靠岸,劳借老人家的渔船一用,直接到江中去接。烦求二位大好人大善人帮个忙,如何?”
老渔家夫妇见她说得还比较诚恳,倒不再置疑,相视了一下,竟爽快的点头答应了。
回到岸边,三人谢过老渔家夫妇,正欲离开。白姑娘忽然想起老渔家夫妇说救起过一名外地女子,颇为好奇,又觉得不便鲁莽的告诉爷爷和嵇中宵,于是推说肚子痛,索性往地上一坐,呼爹喊娘的,还做出满地打滚的痛苦样子。老渔家夫妇见状,觉得一个姑娘家,在外不容易,遂邀请三人先去他们家歇息歇息再走不迟。
正中白姑娘下怀,一口应允了,说可能是早上吃东西吃坏了肚子,连说老渔家夫妇是大好人,好人有好报。老爷爷和嵇中宵见此,也只好随她了的场面了。
老渔家夫妇的家离此不远,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到了。
这是一个小渔村,说是小渔村,其实同时也耕作种植南方常见的水稻田。老渔家的房子并不和渔村的其他住户集中在一起,单独的院落,因此比较僻静。院子里晾晒着一些鱼和渔网以及一些菜蔬。整个看起来,家境说不上富足,但过日子还是应该没问题的。
一个年迈的老阿婆从屋里迎了出来,看见三个陌生人,脸上掠过一丝的紧张和不安。老渔家忙解释着,老阿婆方才热情地将三人招呼落座。原来她是老渔家的母亲。
闲聊一番之后待问及,白姑娘却说肚子已经不疼了,休息休息就好,因为她已经假装的上了两趟茅房。老爷爷和嵇中宵正提议离去,老渔家诚意留三人吃了饭再走。
待吃饭的时候,白姑娘寻思着怎样见到老渔家救起的那个神秘姑娘,于是问及老渔家的家里一共几口人。却原来老渔家夫妇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已嫁了人。白姑娘于是追问着:“那院子里的晾晒着的那些年轻人衣服,莫不是就是二老救起的那个姑娘的了?”
“正是的,正是的。就是那个姑娘的,可惜她还在昏迷着。”
“找郎中看过吗?”
“刚救起时,凭些本地先民传下来的老经验,让她吐了好多的水。还用一口大锅倒扣在她身子上面,在外面用些稻草烧火炙烤,用这个土办法蒸疗了一次。后来还发着高烧,请郎中来过一次,开了些药,但好像还没有见什么好的效果哦。”
白姑娘连忙推荐爷爷。
一则爷爷医术本来就不错,二则借此机会可以让爷爷见见那个外地姑娘,以防疏漏掉任何一个可能。
饭毕,老爷爷等于是被引入里间。一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