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礼拜天,我们出去散散心吧。”李少山对陈小丽说。
“我不想走,我就想在你这里嘛。”陈小丽发着嗲。
“我们去爬山吧?!”李少山说。
“好,好,好就去爬山。”陈小丽一听说要去爬山,一下来了精神,“到哪里去爬山?”
“我们到雨蒙山去吧。那里离古镇不远。”李少山建议道。
“好,你说到哪里就哪里。”陈小丽到也干脆。
说走就走。李少山专门拿了几张旧报纸,出门登山,难免不在泥土地上坐坐的。二人稍加收拾,开上车,顺便到超市买了些饮料水果及一些熟食,再加上两三瓶矿泉水,就直奔雨蒙山而去。
泊好车,带上吃食,便往山上走去。
雨蒙山,山不高,也不奇。因此游人极少,偶尔一两个也只是随便走走而已。
李少山和陈小丽是来登山的,自然就沿着那不算宽的山路山蜿蜒而上。
“小丽,想不想听关于这雨蒙山的传说?”李少山想卖弄一下本事。
“想听,说来听听。”陈小丽当然喜欢听李少山吹,不管他吹什么,那怕他是瞎吹,她都愿意听的。
“雨蒙山原是道家胜地。山虽然不高,但从山顶到山脚,就三个道观。在宋朝时最为旺盛,连年香火不断,游人不绝。直到后来张献忠剿四川时,被兵匪所破坏,仅剩下山顶一个道观,也是断壁残垣。从那时起,这雨蒙山就再也没有火红起来。直到清朝乾隆时,当地一个富户出资,才把这个道观维修好了,叫雨蒙观。那时也是太平盛世,雨蒙观的香火又逐渐旺了起来。
解放时,这雨蒙山道观里,还有三个道人。道长姓丘,据说是丘楚机的后人,这也是据说而已。不过这丘道长,本事却是十分了得。据说当年二十四军路过此地,有几个兵痞上山打秋风,要丘道长把银子交出来。
‘老道,快把你们骗取老百姓的银钱交出来,现在是国民革命正需要钱的时候。’一兵痞说。
丘老道说:‘施主,本道观香火不继,哪来剩余钱财?我和几个徒弟都还要亲自动手劳作才能得以温饱。’
‘你这牛鼻子老道不知好歹,好言相劝你不听,再不拿钱,看我一把火烧了你这牛棚!’那兵痞警告老道。
丘道人听了,知道遇上了不讲理的货色了,真是道人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咯咯咯就你会神吹,人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道人遇到兵。”陈小丽纠正李少山。
“都一样。”李少山接着吹起来:“丘道人想了一下,说:‘既然是国民革命需要,本道观也应该做点贡献。各位施主请稍等,我去端出来吧。’
那几个兵痞互相对看了几眼,暗自得意。
只见那丘老道双手抱着个大兑窝(古时舂米用的石头器具,约60多厘米见方,高约80厘米左右,重约300多斤。)兑窝里装着两张一万元的金元券。(一万元的金元券,相当于一元rb)他放下大兑窝,脸不红,心不跳,说:‘兵爷,本观就只有这么多的银钱了,算我师徒三人对革命的贡献吧。’
有个兵痞一见,脸都吓青了:‘我的二大爷,这牛鼻子的气力也太大了点吧,算毬了,走啊。’他叫上几个兵痞,灰溜溜地下山去了。”
“呵呵呵呵,那丘道人确实也够机敏的了,当然,本事大是主要的,如果没有本事,也把那几个兵吓不走。”陈小丽发表自己的见解。
“那是肯定的,有本事,什么时候都适用。”李少山说。
“完了?”陈小丽还要想听李少山神吹。
“没有,还多。”李少山又接着玄吹起来。
“解放时,这雨蒙观里,有三个道人。那时,是不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