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阮冬很快听出弟弟的声调里没有恐惧,反而洋溢着欣喜,他这才放慢了脚步,仔细聆听,好像弟弟发现了什么。他来了兴趣,加劲登山,一睹弟弟的新发现。     连绵不断的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一群样式各异的房屋依山傍水,几座白塔耸立其中,较高大的屋顶上金光闪闪,隐约传来悦耳动听的声音,像是众人吟唱,夹带着鼓号     鲜怡俊道:“是座寺院。”     阮冬纳闷:“一路上不见村寨,怎么只有寺院。有人的地方才有寺院,感觉怪怪的。”     鲜怡俊的灵感一下子来了:“我想起‘聊斋’里有一个故事,说是狐仙变化了一座宅院,专门勾引小伙子,我们可要小心点。”     “你把‘聊斋’看上瘾了。”兄长笑道。     鲜怡俊感叹道:“不是我看书上瘾,而是这件事本来就有点怪异。”     “此话怎讲?”     “你想想,我俩第一次登山到牧场,扎娜卓玛就在我面前,我一眨眼她就消失了。后来她说躲在牦牛身后,估计是在撒谎。现在她消失了,就连牧场也不存在了,这还不怪异吗?”     “是有这么一点意思。”阮冬有点认同,“那我们可要小心点。”     弟弟释然道:“她们很善良的,不可能加害我们。”     兄长有点茫然了:“说的好像跟真的一样。”     俩人小跑下山,弟弟跑在前头。     兄长戏谑道:“跑那么快不怕狐狸精吃你。”     走进寺院,一股浓郁的花卉木香酥油混合的气味扑鼻而来。约有两座篮球场大的院落,花园占去四分之一的面积。种类繁多的花卉簇拥着三株丁香树及一大丛箭竹,给寺院增添了不少秀色。和路途相比,这里可算热闹多了。身穿袈裟的僧人随意走动,佛塔前几名信徒虔诚跪拜,一旁走来七八个男女老少藏民,他们一个跟着一个,犹如一支小型队伍。年长者手持念珠或小经轮,嘴里念念有词,两个妇女背着黄绸裹着的经书。     藏家地域突然出现了汉家小伙子,不能不引起当地人的好奇关注,走动的人驻足观望,还有一些人从几个房门走出观看。     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喇嘛走过来,满脸的亲和真诚,用生涩的汉话问:“请问香客,你们来自何方?”     阮冬歉和地说:“我们是从达拉沟来的。”     “哦,辛苦了。”少年喇嘛手伸向一座大屋子,说,“请到客厅用茶。”     宽敞的客厅弥漫着酥油木香的气味,中间有一个大土炉,上面放着两把铜壶。周围摆放着凳子及小方桌,五六个僧俗人坐着喝茶聊天,他们微笑着,年轻一点的欠欠身,算是对远方香客的欢迎。     少年喇嘛给小伙子们端来茶,用随便的口吻说:“等一会就开饭。”     鲜怡俊一心掂记着扎娜卓玛,急切地问:“这里怎么没有村寨?”     少年喇嘛答:“有的,不多。”     “村寨离这里远吗?”     “最近的村寨有十多里路。”少年喇嘛耐心解释,“还有很多村寨离这里远远的。”     两个汉家小伙子喝着茶,向少年喇嘛问这问那,不一会就熟悉了。这位亲和纯朴的喇嘛名叫桑吉嘉措,今年十六岁。     一个十一二岁的僧人走进客厅说了句话,在座的僧俗人纷纷起身走出客厅。     桑吉嘉措向汉家人说:“请到饭厅用餐。”     汉家小伙子吃饱喝足了,乏气消失了。阮冬找着桑吉嘉措,从衣兜里掏出钱包,随口问;“该交多少钱。”     桑吉嘉措一脸的茫然,很快明白了,平和地说:“不用交钱。”     阮冬以为他在谦让,忙说;“吃饭交钱,应该的。”     桑吉嘉措微微一笑说:“真的不交钱,大家一样的。”     阮冬心里过意不去:“这怎么好意思呢。”     桑吉嘉措解释道;“别说吃一顿饭,就是吃上十天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