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黄河北面的利津乌堡张旭派船先后送去一千斤黄金c数千坛杜康酒,想要买杜康酒,自个运粮过去换,这一政策使得那里的粮食饥荒得以缓解。张家湾一时没办法派出更多的船前去帮忙,只能如此。

    听说那里已经聚集了六万多人,可停靠十条辽东号的巨大码头已建好,正在修建城池。城池是按照张旭的要求分商业区c居民区c公署区c兵营等划分建设的。整个城池是按照二十万人的规模来规划的,这么大的城池不是个月就能建得好的,张旭做好了长期建设的准备。

    也不知道修建得怎么样了,要不是高句丽人要兵寇沓氏这个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张旭早就去那里了。

    中原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市场上有大量隔了几年的陈米chu sh一u,陈米价格便宜,隔了几年的陈米价格更加低,不过对流民来说,只要给吃的,隔几年的陈米问题不大,总比没有吃的挨饿要强上数倍,加上有肉食为辅,营养完全跟得上。

    张旭得到崔海的信息立刻派船带了各种货物出去,让他帮忙购买五百万斛陈年大米,一百万斛去年的大米。十多万人需要生活,按照目前流民的聚集速度,来年流民可能会更多,这么一来,一年光是吃的就得数百万斛。还有酿酒也需要大量粮食,不过酿酒用的大米最差的也只能用隔年的大米,不然酿出来的酒酒不好了。再就是大量的牲畜冬日里需要喂食谷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冬天不掉膘,开春有力气干活。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六百万斛粮食需要一笔不菲的代价,张家湾还没办法拿得出那么多钱,好在有杜康酒,张旭承诺但凡将粮食赊给张家湾的,按照pi fā价发货,不过是逐步出货,杜康酒的产量一时没办法g一ng yg那么大的量。

    这么一来,许多粮商迫不及待的将粮食往利津乌堡那里运送,尤其是陈米,留着也不是个事,如今即可卖钱,又可以和张家湾拉上关系。

    同船出去的还有大量高句丽人参,这可是稀罕补品,中原有钱人无不喜好。最让人心动的还是那十万册《三字经》,每本售价五十钱,最终的定价是多少由卖方说了算,张旭不管。大儒郑玄的弟子出的书,上面有大儒郑玄写的序,而且还是用比蔡侯纸还要优秀的纸印刷的,粮商们一眼就看到了商机,当即同意抵部分粮款,就是全款也愿意。卖书比卖粮高大上还可以结识读书人,也能落得好名声。这么好的事不做才是傻瓜。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要不是手上有些钱才,如今又有杜康酒和书,吸引流民的政策早就流产了,甚至身败名裂。

    知道高句丽人可能寇边,在利津乌堡负责的张绍从流民里面挑出五千成年人训练成军,其中三千最精悍的就等张旭派船过去接回张家湾了,张绍的信里说有两个武艺高强的人,张绍都不是对手,只是二人不肯说自己的姓名。张旭接着张绍的信件高兴极了,张绍都打不过的人,很可能是有名有姓的,,张旭很是期待。

    村里的十几条船全部陆续派到利津去,先将人接回张家湾再说。

    船舶老是不够用,为此,村里建造了新的船台,船台建成后开始建造四条和辽东号外表一模一样的帆船,这种同样吃水可装载八万斛。船员为二百人编制。车船暂时不能建造太多,技术得适当保密。

    还有四条专门载客的客船,这种船舶比辽东号更长更宽,分上中下三层,一次可以载一千人。这种船货舱不多,建造比较简单,工期短。张旭打算在冬日建造八条出来,这么多船一次可以运八千流民,如果在黄巾之前将整个青州运走几十上百万流民,青州的黄巾不知道是不是还会那么多那么凶猛,到时候曹操还会有百万黄巾兵为班底的青州兵吗?

    辽东号带着另外两条五万斛车船出现在张家湾码头,张旭早已等在码头迎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