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量。

    其二就是腌鱼需要许多盐,到哪里弄盐?煮盐的效率不高,如果把卖鱼当成核心产业的话得不偿失。张旭他们村子穷,真要合伙做事,到头来还是他们东郭的人占主要力量,而且大家对半开,张氏占大便宜。虽说张旭帮他们解决了虎患,可一码归一码,这么大的事,村里人不可能让张村的人占便宜。这么一来,张旭的计划又遭到拒绝。

    原本以为东郭和东汶都会同意的,不曾想全都拒绝了他,这样的答案完全出乎张旭的意料。

    借卖鱼的名头其实是在卖盐的事实张旭又不好跟他们说得太明了,而且东郭提出的问题在张旭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拖网打渔是后世的通行做法,一网下去,拖上来少则几千公斤,多则几十万公斤,又怎么没产量?

    盐可以自然晒出,不用柴火去煮,而且成本非常低。

    没人愿意做腌鱼的买卖,张家湾只好自己单干。

    张旭准备先行在村西面建造一个晒盐场,这个盐场不能产盐,只能得到比较浓的盐水,估计在夏日里可能会晒出盐来。晒盐的技术张旭还不打算公布,再者大量制盐也是违法的,而制造高浓度的盐水不违法。

    盐水池分三级,一级比一级位置高,头一阶在海滩,终极盐水池的池子在村西的山脚下。头一两级盐水池的修建比较容易,难得是第三级池子,需要挖一个很大的坑,这需要点时间,盐池也需要用石头砌起来,不然会有泥沙。

    各级之间的盐水调拨用的龙骨水车,水车的图纸张旭给了七叔,也给他详细解释了,木工活难不倒七叔,他带了数人加班加点赶工。数日后,六架龙骨水车建成了,村里人将龙骨水车安置固定起来。

    建晒盐池的时候村里大量人员开始编制五指渔网。待到第三级盐池挖好后,村里编制了许多段渔网,而后将渔网一段段连接起来,一张长长的渔网编好了。

    村里几十个男丁驾驶两条船出海,船上装了织好的渔网,能不能捕到鱼大家心里没底,既然张旭说了,就是不能捕到大家也得去做,一个冬天张旭的威望已经比村长还要大,现在村里人更愿意听张旭吩咐了,村长的话已经不好使了,都是吃穿惹的“祸”。

    人就是这样,谁要是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谁就是老大。一个领导再会做思想工作,如果手下都吃不好穿不暖,久了威信也会降低。

    到了海上,两条船将鱼网的一端系在船尾,船开始分开,一直到船上再没有渔网了几欲拉直渔网,两条船这才开始往岸上划。

    划过一会儿后,划船的越来越吃力,离岸渐渐近了,合围的区域开始有海鱼跳跃,不是有大鱼跃起,渔网浮标处不少鱼跃起落到渔网合拢的外围区域。

    岸上的村民看呆了。

    村里人开始忙碌起来。

    白花花的鱼在鱼网围拢的区域内跳跃的数量越来越多,船一靠岸,许多村民赶紧上去拉网,同时村里用处更多的人来,刚开始没人会想到会有这么多鱼,就是张旭也不曾想到。

    没多久,滩涂上全是鱼,这一网估计有万斤的海鱼,而且都是十几斤以上的,只有极少数被带上滩涂的小鱼。

    这各时代海里没有污染,也没有人大规模捕鱼,海里各种鱼多的就是,有这样的产量不足为奇。后世国人到其他国家的海域拖网捕鱼,每次都能获得大丰收。因为其他国家没有想国人这样拖网捕鱼,鱼类保护比较好。

    可叹的是国人喜欢用连虾米都捞上来的蚊帐渔网,每到一片海域,只要打捞工作一两年,那片海域的鱼类就会断子绝孙,这也是中国渔民不受各国欢迎的最主要原因。

    这样断子绝孙的事张旭做不来。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