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在全国树立形象的机会变成了败坏自己形象的机会。
河南台在一次晚间的摇奖节目中,当主持人宣布“请特邀嘉宾、××企业的老总为我们开奖” 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冲上舞台。他身穿黑色衬衣,打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五颜六色的大花领带,穿着一件黑色大皮茄克,如同刚出油锅的黑亮的头发向一边倒去,脸上的皮肤如同高低不平的丘陵。他接过话筒,一张口,黑黄牙齿全部暴露无遗。企业老总的这种形象,立刻被全国几亿人看到,这对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什么电视台不为企业老总的形象做出科学的指导?为什么不为自己的电视节目形象负责任呢?想必这位老总付出了巨额的赞助费,才走向电视镜头前,可他的费用为企业创造了什么价值呢?只是破坏了原有的形象而已!
(二)电视上的举止
电视中人的举止影响着他所传达的信息。一些看起来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无不告诉观众你的心理状态和可信程度。那些消极的身体语言,可以破坏讲话者的形象,削弱讲话者的可信度。在遇到一些不可控制的情况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举止,避免出现条件反shè的动作,是电视形象最基本的要求。
某台有关“财富”的节目中,出现了一个老总,他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告诉我们的完全与他的身份和所讲的内容不相符。他面部表情冷淡僵硬,目光一直落在身前的桌子上。他双手jiāo叉在胸前,身体语言展示出的是“抗拒”和“防范”。在人们的印象中留下的不是一个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新时代的企业家,而像一个被放在审判席上自我辩护的罪犯。
北京台某节目的女主持人与三位嘉宾谈话时,坐在台上,目光不与来宾保持接触,却一直不停地低头看手稿,面部没有热情关注的表情,反而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这样冷淡的、没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怎么能激起被采访人的谈话激情,让他们抒怀畅谈?这样的形象怎么能让观众感到贴切、可信?
(三)电视上的语言方式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毫不掩饰对媒体大众的cāo纵:“大众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理解力很差,然而他们却非常健忘。基于这点事实,每一个有效用的宣传都应该集中在很少的几点上,并且把它们编成口号,不断地使用,直到确实是最后一个人也能够在这些口号下设想出我们所希望的事情。”他虽然臭名昭著,但他成功利用媒体达到的效果却是前所未有的,不能不说他的话有足够的启示。
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电视中看到有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手拿讲稿,口齿不清、面无表情、不看镜头、语气平淡、毫无朝气,长篇大论、照本宣科式地回答问题,表现出了一个缺乏能力和活力的领导干部形象。
在中央台一次讨论教育的节目中,一位私人教育集团的老总和国家教育界的人士关于教育是否应该赢利展开辩论。这位干部在辩论中表现得富有攻击xìng,他不时地打断别人,不礼貌地chā话,一副毫不饶人的态度,他皱着眉头,语言、语气充满了激烈的挑战xìng,留下一个不成熟、心胸狭窄、焦躁好胜的印象。而那位集团老总,却坦然自若、面带笑容、沉着应战,没有与对手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在电视上要避免一切消极的词汇、语气和动作,即使对方多么激烈、好斗,也应该采取宽容、理xìng的态度,避免把问题个人化。记住,你赢了一个人,但失去几亿人。
媒体信息的泛滥,如同洪水猛兽,观众学会了理智的分析,独白式的内容,越来越失去市场,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对话中,观众想捕捉与他们相关的内容。无论是你成功的经验,还是让人受益的观念,谈话的内容离开了观众可以参与想像的空间,他们就不会把注意力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