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白石部族规模扩大,人口变多,地理位置的劣势就凸显了出来。

    只靠溪流来灌溉农业,完全无法养活这么多人,这就是人地矛盾的出现。

    怎么办,打。

    这次他们派出探路的斥候队伍,一方面是调查河湾地到底有多少人,是否能征服,另一方面就是看看灌溉条件如何了。

    平心而论,狮鬃是个政勇双全的优秀族长,可惜遇到了杨俶这样的对手。

    在甄氏众人带领下,杨俶参观了他们的烧陶窑,虽然是比较原始的竖窑,但烧制的成功率已经挺高,像这种时代的高科技人才,肯定不能拿来当奴隶使唤,带回去之后应当给予一定地位,保证其工作的动力。

    白石部族制陶业萌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这里拥有不错的陶土,山间湖泊中都能挖掘到,杨俶不清楚河湾地是否能找到这样的资源,但这不重要,陶土好坏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不大,拿稍次一些的黏土来做也是毫无问题。

    在看完了这块土地上的所有事物后,杨俶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毁坏整个白石聚落,把所有人迁到河湾地去。

    这是干的啥事儿呢?

    就是后世要被全天下读书人指着鼻尖骂上十八辈子的事。

    毁坏一个人类聚居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成吉思汗攻下中亚名城,曾经用盐卤毁坏农田,让这片土地百年寸草不生,无法住人;曹操攻打徐州,因为与当地世家宗族不可调和的矛盾,屠了好些城,于是背上了骂名。

    但是杨俶非得把威胁消灭干净才安心,他不能仅仅把白石部族的人口迁移走,因为只要土地和房屋还在,其他聚落的人自然而然会在这里生根发芽,数年之后,又是另一个白石部族。

    这在后世看来丧尽天良的事情,杨俶还真干了。

    在数百妇孺的哀号哭喊中,杨俶命人掘坏了溪谷的河道,淹没了白石部族为数不多的耕地,把一大片沃土变成了沼泽。

    有谁想要在这里定居,先头疼怎么排干沼泽中的腐水吧。

    当然,如果未来我杨俶的势力平缓扩张到了这里,这片山岭的创伤,我自会亲手弥补。

    只是现在,杨俶只想给河湾地一个数年无战事的太平。

    大包小包,白石部族所有人都被强迫背着可用的物资,离开故土,向河湾地迁徙,这次人数较多,之前那种马拉松肯定是想都别想,花了足足两天,所有人口方才抵达河湾地。

    隼翼已经提前安排好了一些棚屋,它们用干草搭建,位于靠近河岸的平坦草地上,杨俶清楚记得之前没有吩咐过他这么做,但是他几乎完美实现了提前工作。

    相比他那热衷于冲阵厮杀的弟弟虎牙,隼翼身上更多的是冷静与运筹,这在远古部族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杨俶把俘虏的男女老少分给河湾地的部分人当奴隶。

    说奴隶可能不太确切,因为这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生产结构,当产能低下时,它能以“集体劳作”来达成更高的产出,但是当生产工具进步,比如木犁乃至青铜农具被普及开来,牛马登上开垦的舞台,这种效率底下的生产模式必然会遭到淘汰。

    说起来有些玄乎,其实理解起来并不难。

    当每个奴隶全力以赴只能生产两斤粮食时,你宁愿顶着他们消极怠工产出一斤粮食的风险,也要让他们集体劳作,完全处于你的安排之下,因为“集体劳作”产生的作用,大于“消极怠工”产生的损失。

    而一旦工具进步,牲口被使用,每个奴隶全力以赴能生产十斤粮食时,你就要让他变成自由人,因为即使你无法从他身上榨取全部劳动价值,也可以通过税收或者地租的方式从他身上收取六斤的粮食,从而获取远超“集体劳作”产生的价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