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潮湿的树皮剥掉,再刮去凹凸不平的树节和小枝,把两头稍稍削细,形成了一根二十公分长短的木条。木条两端用小刀剜出缺口,将一根草绳绑在上面,木条被拉弯,形成了一柄小弓。
这弓当然不能用来射箭,它名叫火弓,是用于替代钻木取火中“手搓”这个动作的工具。
人类最早期的生火方法,是用一根木棍在另一块木头上钻,强行钻到燃点,再用草叶这些燃点比较低的物品来取火。
后来呢,原始人的智商有所上升,发现这样强行钻木实在是太累,而且钻到一半下个雨刮个大风什么的,全毁了。
怎么办?
找一块木板,打上个圆洞,再把当作“钻”用的木棍插进去,固定住位置,这样不管手在上面怎么样搓,木棍都不会偏移,效率就提高了。
然而还有更省时省力的方法。
“大家都集中注意力了。”杨俶用力拍拍手,让所有人都看向自己,那一刻他仿佛高中老师附体,就差捏出个粉笔头往不听话的学生脑门上扔。
对,就是那个开小差的家伙,尤丽娅,这时候不好好听讲,反而在那边拿了几颗地莓往嘴里塞。
回头再收拾她,杨俶暗中咬牙,继续讲解:“都看好了,看我的动作。”
这是在提醒同学们,划重点了。
杨俶使火弓稍微弯曲,让弓弦变松,不再紧绷,然后把长条状的木钻绕在了弓弦上。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简陋的滑轮结构。
木钻与弓臂呈垂直状态,而弓弦绕住木钻的圆柱棍身,随着圆柱的滚动,木钻能移动到弓弦的不同位置。
那么反过来理解,只要固定住木钻的位置,移动火弓,那么木钻就会在弓弦的带动下快速旋转。
这种转动的力量和速度,比用手来钻,不知道快了多少倍。
杨俶取了一块小木头,将中间挖出个凹洞,放在手心,用凹洞顶住木钻的另一头——这是为了防止快速转动的木钻伤到自己用于固定钻顶端的手。
至此,所有生火的元素都已备齐。
一拉火弓,弓弦上的木钻嗖一下飞快转动,来回拉一次火弓,顶得上用手搓五次。
下面木块凹槽里的干草开始冒烟。
所有部族成员几乎都摒住了呼吸。
这么快?
要知道野牛脖族长还活着的时候,通常要用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来生火,而且耗费体力极大,生完火手也会因为与木钻的来回摩擦脱掉一层皮。
这活儿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可现在这位拯救部族的火神使者,就算不使用他的神之力(打火石),也能在数息之内让枯草生烟,这是如何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意味着什么?
今后每个部众,只要学会了这种方法,都能拥有独自生火的能力。
也许现代人会问,不就是生个火?很厉害?
但这是蛮荒大时代,巨兽横行,人类只是相对零散地分布在这个星球上。
一柄锋利的石矛,能让你和剑齿虎分个你死我活,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却能让它退避三舍。
吃上熟肉,避开寄生虫的困扰,消灭食物中的大部分细菌,还有什么能超越火焰的力量呢。
为什么现代人明明知道烧烤的食物不宜多吃,但还是抵挡不住洋葱烤牛排、孜然羊肉串、诸葛烤鱼、铁板鱿鱼……的诱惑,趋之若鹜呢。
因为数万年来,烤熟的食物吃下去有益,这种体验已经深深烙印进了人类这个种族的基因里,以致于发现被火烤熟的食物,全身上下的细胞都会疯狂催促你。
吃了它。
在人类文明中,最早的熟食来自于天雷或者森林大火烧